高迎祥一手按著城墻,滿眼皆是焦慮。
顧君恩一身文人裝束,但卻衣裝破爛,像他這種高迎祥身邊的得力謀士尚且如此,其余“義軍”頭領到底如何,一看便知。
他道:“時不我待,我們…還是要速做決斷吶。”
高迎祥點頭,不置可否。
“朝廷可有消息傳來?”
顧君恩提起這事,更是深深嘆了口氣,“明廷以山西副總兵張萬邦為山西總兵,掛平賊將軍印,移駐西安。”
“一同調到陜西來援剿的,還有太原參將賀人龍,山海關總督王之臣等部,形勢不容樂觀啊!”
高迎祥看他一眼,這哪是不容樂觀,這簡直就是死局啊!
其實,走上造反這條路,他也是被逼無奈。
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陜西連年干旱,朝廷賑災的誠意,他們也都看在眼里,但強龍一向不壓地頭蛇。
朝廷發下來的賑災銀糧,經過山陜各級官吏的層層盤剝,到他們這平頭百姓手上,根本剩不下幾兩糟糠。
活不下去,等朝廷的賑災也是等不及,那就只有反了。
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以現在朝廷的實力,造反實際上只有死路一條,且不說山西是當朝名將張萬邦的屬地。
就說現在的九邊,短時間內調集三十萬精銳南下,也不是不可能。
陜西一地,揭竿而起如火如荼,看似風卷殘云,實際上很多頭領都心知肚明,自己不過是秋后的螞蚱。
只等朝廷大軍一到,便就束手待斃。
“轟隆隆…”
高迎祥腳下的土地在顫抖,青磚上倒映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黑影,一桿“張”字高招旗出現在遠處。
高招旗下,是一望無際的邊軍大軍。
高迎祥滿臉錯愕,本還想過幾日大同軍才能抵達三水,卻沒想他們到的如此之快。
其實高迎祥估計錯漏,這也純屬正常。
現在的邊軍,早不是十余年前朱由校剛繼位時的明軍了,由于左翼蒙古、兀良哈諸部、漠南諸部的相繼臣服,明軍有了充足的馬匹來源。
邊軍騎兵在前些年就已經每人配備兩匹坐騎,作為九邊之首的大同軍,更是一人四馬的頂級配置。
這也就造成,大同軍的行軍速度完全不是一般明軍可比。
張萬邦自然知道流民對地方的危害,如不盡早剿滅,勢必會越剿越多,所以打從接到圣旨起,他便一路急行軍。
大同軍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就從大同集結完畢,趕到了三水縣城。
張萬邦手握馬韁,大老遠便從最新式的單筒望遠鏡中清晰看見站在城頭的“闖軍”。
高迎祥和顧君恩的面容,清晰在他的眼中。
張萬邦對這股流民的軍容進行了簡單的觀察,發現他們大多數使用的都是在縣城內繳獲的衛所軍隊制式兵器。
這伙亂軍素質參差不齊,就連刀槍和盔甲都不是人人都有。
這個時候,許多大同軍的將領,也從望遠鏡中看見了城內流民的裝束,個個都是大笑。
仿佛,本該令人焦頭爛額的流民造反,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一個個白給的軍功首級而已。
這時,大同軍已經找好位置,開始布置炮營,四面圍城,張萬邦的想法便是,用最小的傷亡,全殲這伙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