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得了旨意離開,張嫣方才問道:“爺,您…真的要讓魏忠賢告老還鄉嗎?”
朱由校點頭,說道:“現在的朝局,已經不需要魏忠賢替朕擋什么了,這些年他做的惡不少,可功勞更大。”
“別人不懂,朕懂,朕沒有過河拆橋的習慣。之所以冊封他一任國公,這個道理他該明白。”
消息傳回魏府,魏忠賢聽罷旨意,已是老淚縱橫。
“哥兒…您還是那個哥兒…”
哥兒,是在朱由校小時候,魏忠賢對他的稱呼,這個稱呼他已經十多年沒再叫過了。
前來宣旨的事御馬監太監王體乾,宣旨這種事本不該他來做,可是皇帝還是派他過來,寓意已經很明顯了。
圣旨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可魏忠賢卻已經心滿意足了,他知道,這二十年的操勞沒有白費。
圣旨中的一句“鄭國公”,斬斷了所有想要對他秋后算賬之人的心思。
這也是告訴滿朝文武,還有民間對魏氏一門有仇怨的人,自己并不想對魏忠賢斬盡殺絕。
魏忠賢退養,是大勢所趨,閹黨退出歷史舞臺,或是變成帝黨,或是加入其它黨派,也是朝局穩定之后的結果。
如此一來,不少等著清算魏忠賢的在野東林黨們恐怕要失望了。
只不過他們現在還沒有什么信息去搞其它的動作,準許魏忠賢告老只是第一步,第二天,朱由校親自召開朝會,一拳打在了大明朝迂腐陳舊的官場上。
在這一天的朝會上,人們看見了即將駕崩的天啟皇帝,生龍活虎的出現在龍椅上。
而且,還宣布了一連串新的人事任命。
首先,內閣首輔魏廣微為自己在這次事件中的無能付出了代價,被一擼到底。
朱由校經過考慮,覺得現在的浙黨領袖溫體仁的威望還不足以震懾朝局,所以將在次輔位置上待了多年的王在晉調回京師,繼任為內閣首輔。
相比于完全服務于對抗東林的魏廣微而言,這一任的首輔王在晉,可謂朝野皆知的實干派。
其在南京任上大刀闊斧的清丈田畝、整治官制等行動,都令官員們咬牙切齒,極為痛恨。
巧了,朱由校就是想用這樣的人。
除此以外,作為南北勛貴之首的英國公張維賢被以年老體衰為由,勒令提早退休,以其子張世澤接任英國公之位。
五軍都督府雖然經過整頓以后,充實了一大批武學院和新勛貴勢力,但作為其首領的英國公張維賢卻選擇明哲保身。
這也導致于在之前朱由校裝病時,勢力龐大的武將勢力勢力幾乎毫無作為,這也讓朱由校看清了五軍都督府現在的問題。
現有的五名內閣大學士,其中有兩人在下朝后主動上疏隱退,朱由校來者不拒,全部換人。
在下朝之后,又是一道關于人事任免的詔書,令滿朝文武大為驚顫。
首先,都察院御史張訥、倪文煥,兵科給事中李魯生,工部主事曹欽程等十六名在朝的閹黨官員,都是沒有任何理由的被直接擼掉。
就在所有人都以外皇帝要清算閹黨時,又一顆重磅炸彈來襲。
朱由校將原本總督漕運的禮部侍郎付三策調回京師,任吏部右侍郎,負責新一輪的京察事宜。
在南京的盧象升調任為兩京漕運總督,孫傳庭被任命為宣大總督兼領西北大營,從烏斯藏回來的洪承疇,即刻前往南京任江南總督。
另外,又以侵吞軍餉之名,將甘肅總兵姜爽革職,調固原總兵郭欽前往甘肅任總兵官。
這一連串的人事變動,使得滿朝文武都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無錯章節將持續在筆趣閣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筆趣閣!喜歡我真不是木匠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