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重臣也都紛紛附和:“殿下宜速即皇帝位!”
待眾人話落,方從哲繼續道:“內閣與禮部初擬,十月初六為吉日,因西李娘娘的問題,登基大典宜早不宜遲。”
朱由校也沒什么好說,畢竟這個日子在歷史上看來,也不會有什么亂子,點頭允許。
“既然如此,照章辦理吧!”
剛剛說完,兵科給事中楊漣出列道:“西李選侍位不及貴妃,自先帝大行,已竊居乾清宮多日,法禮不合,還請皇長子殿下命其移宮!”
聞言,朱由校看著同仇敵愾的東林黨群臣和無可奈何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也知道這就是移宮案發生的前奏。
事實上這個時候,東林黨基本已經確立在黨爭中的絕對統治地位了。
不僅尚未繼位為帝的朱由校沒有什么權利和理由阻止,就連身為楚黨領袖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也并不能冒險阻攔東林黨的這一步棋。
朱由校知道東林黨發動移宮一事,絕不僅僅只是為了逼西李選侍和崔文升就范,更不可能是史書上寫的那樣對自己忠心耿耿。
這個楊漣跳出來,其實也有借助此事看朱由校日后是不是好糊弄的意思,畢竟,扶上去一個不好控制的皇帝,可并不比讓西李攝政強到哪兒去。
朱由校心知肚明,只有下令讓西李移宮才能換取東林黨人的支持。
對于現在的朱由校來說,這倒是無所謂,反正西李又不是自己的奶娘,先坐到那個位置上去,才是最主要的。
根據大明祖制,只是皇長子而非太子的朱由校如果想要登臨大位,就必須要回到乾清宮確立正朔地位,這也是西李竊占乾清宮的原因。
于兵法上說,這就是占了地利。
朱由校并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在這里猶豫不決,相反,他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楊漣,很快就說道:
“此話有理,先帝選侍李氏等,著于仁壽宮居住,即日搬離,不得有誤!”
“皇長子殿下圣明!”不出所料的楊漣面色毫無波動,叩首道:“大明有福!”
待楊漣拜完,朱由校看向張維賢,忽然說道:“此事就交給英國公去辦,越快越好!”
朱由校最后這一手,屬實讓楊漣驚呆在當場。
......
須臾,一身盔甲的英國公張維賢帶著二十余名京營兵士,站在了乾清宮的門前。
他并不知道朱由校讓他去干這事兒的深意,他只知道,皇帝有命,身為臣子的就要遵行,雖然這個皇帝現在還不是皇帝。
“你們干什么!?”一名太監看見兵士來到乾清宮,震驚之余,也是趕緊操著木棍、椅子什么的就趕上前驅趕。
“太后在此,驚擾了她老人家的大駕,你們誰擔待得起!”
張維賢現在還不想動手,只是示意兵士穩住,站在門前客客氣氣的道:“奉大明皇長子殿下諭令,選侍李氏等,著于仁壽宮居住,即日搬離,不得有誤!”
聽見這話,太監忙跑了回去。
本以為能直接搞定的張維賢站在門前等了一會兒,卻發現大門猛地緊閉,院中也傳出搬動物件阻擋的聲音。
當時他就明白了,這幫貨是要玩硬的啊!
一般到這個時候,要是文官來勸阻,基本也就沒轍了,可張維賢是誰,人家是掌握京營實權的英國公,會怕你這些?
皇長子殿下的諭令,你說不搬就不搬,讓本公的臉往哪擱?
于是乎,張維賢直接喝道:“回京營傳令,帶兵給老子圍了乾清宮!”
“今兒她就是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誰特么給慣的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