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楊漣勾結王安,人家自己在奏疏里也承認了。
戚金剛才訴苦說,兵仗局扣著凈軍和勇衛營的軍械不發,這事兒又的的確確是他們干的。
魏忠賢打著什么主意,朱由校心里跟明鏡似的。
兵仗局是京師八局中唯一的實權官署,掌造刀、槍、劍、戟、鞭、斧、盔、甲、弓、矢等軍用器械的保養。
其它如宮中所用的鐵鎖、針剪及法事所用鐘鼓的制造,還有保管火藥的火藥司,也都是兵仗局的下級官署。
兵仗局以宦官作為提督,便是俗稱的管事牌子。
管事牌子是王安的人,于魏忠賢不利,他自然要換成自己的人才安心。
想到這里,朱由校“嗯”了一聲,表示已經知道,但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問:
“除火器外,愛卿編訓勇衛營還有什么困難?”
戚金猶豫半晌,方才開口說道:“回皇上,余的就是戰后敘功升賞和撫恤問題。”
“臣以為,步戰營為作戰主力,斬建虜首級者可獲二十兩銀子。騎兵營要根據戰事情形而定。”
“如在騎兵拼殺中取勝,斬建虜首級者可獎三十兩銀子,若追擊潰兵,則全隊每人給十兩銀子。”
“至于火器營、輜重營,標兵營,戰后獎勵相對較少,在十兩銀子以內。”
聽了這話,朱由校慢慢皺起眉頭,這獎賞沒說的,是挺符合戚家軍的傳統——太貴了。
當年戚繼光抗倭,在軍中定下賞格。
斬獲一個倭寇首級,全隊獎賞三十兩銀子,沖在最前面的分二十兩,砍首級的兵二兩,每個鳥銃手二兩,其他的兵分一兩,伙頭兵五錢。
除正常發餉和戰后獎賞外,戚家軍全軍的火器普及率在備御俺答時已達到八成,維護和定期更換的費用,同樣要朝廷承擔。
戚家軍戰斗力如此之高的原因除了先進的訓練方式和火器外,就是全國第一的費用開銷了。
若非當時有個嚴嵩狠了命的背鍋、撈錢,就憑朝廷那點兒微薄的歲入,倒還真的養不起這樣一支強軍。
后世時聽到此事,朱由校還沒多想,畢竟不是自己花錢。
現在穿越成了皇帝,總算是明白了當時嘉靖的難處。
強軍真不是好建的,建起來容易,養著難!
朕是真沒錢啊,朕是真窮啊!
要是獎金照這么發下去,戚家軍打上幾仗,再一擴編,朕的內帑就要見底了!
此時戚金建起來的勇衛營,幾乎就是新式陸軍的雛形,朱由校知道,一旦形成規模,戰斗力就會直線上升。
沒有一支絕對忠誠且戰斗力強悍的軍隊打底,做什么都是舉步維艱。
朱由校穿越過來,可不是為了在朝堂上整天和文官們明爭暗斗的。
賞格高點沒什么,車到山前必有路,反正“年薪”不高,只要能把仗打贏,別的什么都好說。
為什么說年薪不高?
因為此時包括勇衛營在內,全國上下大部分衛所兵一年的軍餉只有十兩上下,只相當于匠戶打幾個月短工的收入。
這還不算什么,就是堂堂的兵部尚書,每年也只能拿到一百五十二兩白銀的俸祿。
軍餉低,人家替你賣命的積極性自然不高,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提升作戰后的升賞力度。
戚金這個力度,朱由校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