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為天子耳目,那不過是朱元璋的一廂情愿。
自洪武朝以后,都察院引領黨爭,漸以抨擊、議論朝政為榮,淪為專門與歷代皇帝作對的有司。
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察院都要插上一腳,可謂煩不勝煩,萬歷皇帝就是被坑怕了,干脆連后宮都不出了。
這段時間,朱由校在盯著**星的一舉一動。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都察院這把火很快就燒了起來。
**星到任后,即開始懲治貪官污吏,倒還別說,在這事上他干的真不錯。
凡大臣奸邪,百官猥瑣貪婪、冒犯官紀者,就算是東林黨自己的人,**星也照劾不誤。
朱由校也不知道他是故意擺了一手,還是真要大義滅“親”。
反正歸根結底,**星彈劾的人,朱由校都會讓許顯純去暗查一番,查明屬實,直接交給廠衛去辦就行了。
東林黨想讓刑部、大理寺去辦?那根本不可能。
一個多月下來,**星在朝中的名望高出不少,朱由校的荷包也鼓了不少。
有人開始幸災樂禍,說是**星兼掌吏部、都察院,其處事之果斷,執法之公正,措施之嚴格,就是東林黨人都免不了例外。
這話聽在當初推舉**星的東林黨人魏廣微等人耳中,顯得頗為刺耳。
......
這天,朱由校在暖閣看著**星剛呈上來的兩份奏疏,當即笑出了聲。
這第一份,名為《糾劾貪污官員疏》。
這份奏疏一經呈上,滿朝都鬧開了鍋,原因就在這位趙老爺子似乎被東林黨人捧得太高了。
高到什么地步,高到他都快忘了自己就是東林黨元勛。
在奏疏里,雖然列明了大批閹黨的官員,卻也有不少東林黨利用輿論提上來的自己人。
閹黨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兵部尚書崔呈秀,有意思的是,當初捆綁大義,推舉**星的東林名士魏廣微也名列在內。
朱由校合上這份奏疏,輕笑一聲。
人在江湖走,難免往上飄。
**星好事是做不少,不得不說,這老爺子在整頓吏治上的確是個人才。
這里邊彈劾的二十幾名官員,的確多多少少都有貪污之事,如果在太平盛世,沒說的,該查查,該辦辦!
可現在是什么時候,大明還有二十幾年就要亡了!
朱由校是皇帝,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不會只看貪污和受賄,魏忠賢提拔起來的人,雖然都有小毛病,但大部分都是有真能耐的。
比如山海關兵備副使閻鳴泰,被**星以閹黨之名彈劾。
奏疏中稱閻鳴泰與魏忠賢互通有無,書信來往,以貪污所得金銀賄賂,才得以被召做官。
這些事都是真的,朱由校也早就知道,可這又能如何?
據許顯純所奏,閻鳴泰為山海關兵備副使以后,整頓軍紀,安定地方,使山海關守軍有了一戰之力,大有一番作為。
如果沒有和魏忠賢互通有無,閻鳴泰現在還在老家種地,以東林黨那一套,一輩子也不會得到施展拳腳的機會。
還有兵部尚書崔呈秀,雖然也是閹黨,手里經常不干凈,但用他掌管兵部,卻是對朱由校這個皇帝再好不過的結果。
起碼來說,崔呈秀主理兵部,不會和前任張鶴鳴一樣,什么都不懂,就胡亂指揮。
起碼他能擺正自己位置,在關鍵時刻不添亂。
有些人是皇帝必要要用的,有些人是皇帝必須要借閹黨之手提拔起來的。
這些道理,**星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