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不僅讓宰賽頗為振奮,更使福余部的部眾對察哈爾部離心離德,更忠于天啟朝廷。
關內動員大軍,欲要與后軍再來一次“薩爾滸之戰”的消息,很快通過細作之口傳到努爾哈赤耳中。
后金緊急召開貝勒會議,不少人都對大明這次的態度十分不理解。
按說,大金已經不是第一次進圍沈陽了,難道是這次的另外目的,被他們發現了?
確實,努爾哈赤發現猛攻沈陽已經沒有用處后,就改變了戰術意圖,這次他們在沈陽實際上只是裝裝樣子。
努爾哈赤真正的目的是攻滅福余部,讓科爾沁部及內喀爾喀連成一片,這樣,廣寧及遼沈廣柔的土地,就將暴露在他們的鐵蹄之下!
但他沒有想到,前往科爾沁報信的哨騎還在路上時,熊廷弼就迅速識破了他的戰術意圖,并且動用了遼東經略的權利,直奏在南京的天啟皇帝。
這次,大明對后金動作的反應可謂迅速。
朱由校提前發諭旨到京,確定了一旦后金發難,福余部求援,務必召集大軍參戰的旨意。
崔呈秀后來召集部議時,正是憑借這份諭旨,跳過了以往繁雜的口舌之爭,在收到廣寧塘報的第二天就發了檄文。
這種速度相比以往,可謂神速。
從第三天開始,畿輔及九邊重鎮的明軍已經開始向京師集結,預計半月之內,一支將近二十萬的北征大軍,就將形成。
所以眼下的后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形成了幾個派別。
有人說,明國既然如此迅速的動員兵力,那就是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想法,需要從容再議。
也有人說,他們大金根本不用害怕明國兵力,科爾沁五部聯軍,兵力超過福余部數倍,科爾沁騎兵戰斗力也不錯,必能一舉攻滅福余部。
到了那時,戰爭主動權將全然掌握在大金手中,如果明國大軍來援,那就再打一次薩爾滸之戰,消滅他們的主力。
范文程也提出,經過累年的戰爭,大明實則已經是一只紙老虎,這次動員的兵力,毫無疑問就是他們在九邊和畿輔的主力。
消滅這支出關的明軍,大金將在戰略上徹底占據主動權,遼東對大明來說,就成了一塊雞肋。
拒守,無兵無財,熊廷弼獨木難支。
放棄,他們內部又會互相傾軋,不愿放棄祖宗社稷之地,無論如何,只要消滅這支明軍,大明再不能和大金對抗。
不得不說,范文程對大明內部還是極為了解的,他這話可謂一針見血,幾乎將整個主退派的八旗貝勒全部勸服。
阿濟格、圖爾格等人都是振奮不已,想要憑借這第二次“薩爾滸之戰”,徹底擊垮大明,撕碎他們那貌似強大的偽裝。
而努爾哈赤,自知年邁已衰,能上馬打仗的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錯過這次天啟皇帝帶勇衛營南巡的機會,下一次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得到。
最后,后金仍然決定打這一仗。
他們準備先按照原定計劃行事,將整個戰事的成敗,決定于五大部聯軍能否在規定時間內順利攻滅福余部。
與此同時,遼東經略熊廷弼、遼東巡撫洪承疇,廣寧參議孫承宗得知參戰的消息,亦分別在遼陽、海州、廣寧升帳,召集諸將領軍議。
遼東各地將校、督撫都在全力理順政務,發布朝廷北征檄文,平定四方,宣慰人心。
山雨欲來,明金之間的第二場薩爾滸大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