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暖炕,屋內溫暖如春。
毛文龍坐在暖炕旁的座椅上,擦擦汗,接過家丁遞來的本地地圖,凝神道:
“赫圖阿拉老寨城防堅固,女真兵不足萬人,漢奸們倒是不少。”
“是啊,不好打。”
毛承祿走進來,嘆息一聲,站著稟道:
“父帥,這村子里為建奴所擄的遼民怎么辦,有二百多人,派一支小隊送他們各歸家鄉嗎?”
東江軍既已決定偷襲老寨,便就全員北上,并沒有在寬甸六堡留下守軍。
今日早些時候他們攻下的這座莊園,有真奴二十余,假奴數百,遼民二百余,屬后金二貝勒阿敏鑲黃旗旗下。
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全殲奴兵后,這些被擄來的遼民倒成了難點,這一次他們可不是打游擊來了。
遼東還指望著東江軍吸引老奴注意,不能提前暴露了行蹤。
若是以往,毛承祿也不會有這一問。
可今時不同往日,派一支小分隊帶著這二百多人回去,一旦引起了建奴的警覺,很可能功虧一簣。
毛文龍正在沉吟,忽聞孔有德來報:
“大帥,有個老人家要見您。”
“讓他進來。”
毛文龍很快見到了這名耄耋老者,見他要向自己行禮,連忙上前扶住,寬聲道:
“老人家,何必行此大禮。”
“大帥,我來是受了鄉親們的囑托,我們自己到皮島去就行,大軍北上,不用管我們。”
“是死是活,聽憑天命就是。”
“這…”
毛文龍看著顫顫巍巍的老人,再走到屋外,看到了眼中滿是希冀的遼民百姓,一時不忍。
毛承祿和孔有德跟出去,互相對視一眼。
“唉!”
毛文龍重重嘆口氣,環視眾遼民,抱拳道:“我毛文龍對不起諸位,愧對了大家的希望。”
老人眼中閃爍著淚花,道:
“大帥不必自責,這是我們大伙的決定,我們不能助大帥復遼,也不能拖了后腿,干擾大局。”
“老先生高義——!”
毛承祿不禁嘆道:“此向西二十里便是烏云山,山的南面有十里密林,奴騎馬隊不會深入。”
“到了寬甸六堡,就沒有奴騎了。”
老人帶著二百余的遼民辭別東江軍,互相攙扶著,向毛承祿方才所說的烏云山而去。
孔有德攥緊拳頭,道:
“看這些人面黃肌瘦的樣子,怕是在奴兵手底下沒少遭折磨,等我們打到老寨,要痛痛快快的殺一番!”
毛文龍看著遼民們的背影,若有所思,負手問道:
“你們說,阿布達里岡一戰,奴兵為何能夠速戰速決,以弱勝強,將我軍中聲名赫赫的劉大刀擊敗。”
阿布達里岡一戰,其實是在薩爾滸大戰中發生,劉綎是晚明時候名震天下的最后一位名將,因擅使大刀,被明軍稱作“劉大刀”。
那一戰,杜松急功冒進,為努爾哈赤率輕騎所破,而后努爾哈赤所部奴兵披掛明軍衣甲,在大霧之中接近,突襲阿布達里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