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消息的朱由校,當時正在貓閣擼貓,擼得不亦樂乎。
聽到是熊廷弼的急報,朱由校直接抱著那只最為喜愛的藍貓就回到西暖閣,把里頭的爛攤子留給宮人們收拾了。
鏟屎什么的你們來,朕只負責擼,朱由校一向都知道,自己是個公私分明的人。
很快,崔呈秀、魏廣微等人也都奉召來了,神情喜笑顏開。
眾人得了恩賜,坐在西暖閣天啟皇帝的下位。
朱由校笑容頗為怪異的道:“熊廷弼這家伙,當時朕就覺得,能讓滿朝文武爭相彈劾的人,肯定得有能氣到這些人的真本事,現在看來,果然不假!”
崔呈秀雖然掌管兵部,但相比上一任張鶴鳴來說,他卻像個沙場走出來的武將,身材很壯實,言談舉止也沒有文官身上的秀里秀氣。
崔呈秀和魏廣微等人自然賠笑,其實他們心里都和明鏡似的,天啟皇帝這話里明面上是在稱贊熊廷弼,其實是在自吹自擂,說當年力排眾議支持熊廷弼是對的。
的確,遼陽城下這樣一場大捷,幾乎一戰把建奴的正黃旗直接打廢,就差沒有砍了阿敏的狗頭獻到京師,還不夠陛下臭屁的?
說起來,熊廷弼的打法實在有些兇險。
莫說建奴,這種打法事先報到京師來,怕是連兵部的眾議都不會過,所以崔呈秀很慶幸,他沒有走張鶴鳴的老路。
要是兵部干預了遼陽的戰事,大捷沒有,只怕還有失陷之罪。
崔呈秀很明白自己對兵事一知半解,甚至可能都不如王化貞,但他同樣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自己為什么被提拔掌管兵部?
不是因為自己熟知兵事,是因為自己聽話,知道什么時候放權,什么時候出手干涉。
就比如崔呈秀當機立斷,以兵部名義強行把袁崇煥落權,看押回京,以祖大壽代掌寧遠兵。
朱由校后來知道,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他進行嘉獎。
還有崔呈秀事先代表兵部發出聲名,言說遼沈戰事全憑熊廷弼一人做主,兵部不再插手。
朱由校也明白,這并非是崔呈秀深明大義,而是他懂得進退。
兵部不在戰時干預遼沈,既避免了失陷后的罪責牽連,也是明白自己會添亂,要知道,張鶴鳴就是亂指揮導致大敗才下課的。
崔呈秀這個人是諂媚魏忠賢上位,但他很聰明。
朱由校把他放到兵部是臨時為之,等日后有更好人選,兵部要換成別人,但是崔呈秀要一直在身邊。
做皇帝的,最喜歡這樣的臣子。
現在提起來,很多人都仍是心有余悸。
守城都費勁,熊廷弼居然敢全部押出,在城外來一手十面埋伏,這得要多強大的魄力和膽識。
萬一建奴來的是全軍呢?
萬一阿敏這次聰明一回,就是不上當呢?
那遼沈戰局豈不是全崩了…
話說回來,遼陽城下的大捷,著實給在京師的天啟皇帝君臣一個大驚喜。
就在前不久,這邊還在商量,主流觀點認為這次要想取勝,只能等朱燮元的援軍和毛文龍抄后,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