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扯的,俺們千里援遼,一路上死了多少兄弟?眼下可倒好,朝廷一句話,居然就這么議和了!”
“就是,誰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不是前幾天還說朝會的結果是大臣們都不同意議和嗎,難道又是閹黨蒙蔽圣聽,攛掇陛下議和的?”
偌大的營盤之中,到處都是這種埋怨與不滿之聲,只是還遠沒到激起兵變的時候,畢竟無論如何,天啟皇帝的威嚴還在。
此次出關,寧夏鎮出兵一萬七千。
朱燮元以平定西南有功,奉旨督七鎮精兵出關,號稱二十萬大軍,麾下七帥三十六將,王汝金便是這次出關的七邊鎮之一,寧夏鎮的總兵官。
近日,天啟皇帝密旨遣兵部尚書崔呈秀與奴酋議和的消息傳遍營中。
聽到這個消息,兵士們起先是不相信,再然后便多是怨聲載道,將帥們雖然不解,卻也在極力維護營中秩序,加上督師朱燮元對此一言不發,更是顯得撲朔迷離。
寧夏鎮營地,一處營帳住著二十名裝備精良的兵士,這些人皆是王汝金精挑細選出來的家丁。
“既然是要議和,怎么大帥近日還叫我們擦亮快刀,以備它用?”一人忽然問道。
聞言,其余人也都是不理解。
“莫非是大帥有什么其它的計劃,想在簽訂合約前再干一票?”
“哈哈哈,你說是別家大帥我還信,咱家大帥,這種事兒不可能,還是乖乖回寧夏吧!”
眾人聞言,也都是哈哈大笑。
的確,他們這些做家丁的最是了解自家大帥,王汝金經過此前在寧夏的戰敗以后,作戰就不是很英勇了。
以王汝金的脾性,這次最大可能是直接跟著大軍撤回關內,是有不少將帥在私下商量,說是拼個抗命也要打一票,可他們寧夏的總兵王汝金絕不可能參與其中。
在惜命這一塊王汝金的手段,寧夏的時候家丁們就看出來了。
李過閑來無事,便到家丁營帳來找李鴻基嘮嗑。
剛走進來,他見眾家丁都在嬉鬧,只有李鴻基悶頭磨刀,不解道:
“馬上就要簽訂合約撤軍了,叔你這刀磨就算得再亮,也沒什么用處,去打誰啊!”
說完,他一屁股坐在榻上,重重嘆了口氣。
李鴻基眼中閃爍著精光,依舊在一絲不茍的磨刀,他舉起佩刀沖著日光看了看,淡淡道:
“你也回去磨刀。”
李過屁股不抬,坐在那嘟囔起來:“磨了去砍誰?就王汝金那個慫樣,他敢跟著王大帥抗命去打韃子嗎?”
李鴻基看了他一眼,罵道:“死囚囊的,老子叫你磨你就去磨,嘰嘰歪歪個沒完。”
“等我做了把總,你還得是個小兵!”
“那怕啥,叔你要是做了把總,那我就得是個伍長!嘿嘿,叔你說是吧?”李過被罵了也不氣,反倒是哈哈大笑。
見李鴻基又瞪了回來,李過這才拍拍屁股站起來,邊走邊道:“得嘞,得嘞!您磨吧,我還得回去收拾鋪蓋卷,省的過幾日撤軍手忙腳亂!”
李鴻基也是被李過這副虎樣給逗得發笑,見李過出了營,便就一聲不吭,繼續磨著自己的刀。
撤軍?
不知道為何,近日雖說是要簽訂合約,準備撤軍,可李鴻基總覺得事情沒這么簡單。
營地之中將帥們各都風聲鶴唳,對撤軍之事沒怎么安排,一番軍隊調動根本不像是撤軍,倒像是預備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