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卻又想到,這高貞在西南大戰中立有戰功,乃是有名的小將,又被朱燮元安排到自己軍中,想必正是為的監視、掣肘。
“好!”高第壓下心中不滿,騎在馬上右手一揮當即下令,“火速進軍,支援薊州王大帥的兵馬!”
果如高貞所料,風沙愈來愈大,直至山海關兵馬只能聽見周圍猛烈的“呼呼”聲,根本看不見行軍到了何處。
高第駕馬來到一處高坡,見風沙中能見度不足百步,臉色凝重,卻是心中竊喜,他根本不想去遼東與那些殺人不眨眼的蠻夷拼命。
正在他心中思量如何趁此機會,避開正在激烈交戰的戰場時,忽然哨騎飛馬來報:
“稟報總鎮,左前方發現一批與大軍脫離的金軍夫役,約有數百人,由一批建州人看押,正在山谷中躲避風沙!”
“有多少披甲兵?”高第問道。
披甲兵的數量,決定著這些奴兵的實際戰斗力,就算是他這種根本不關注戰事的總兵也知道,奴軍中戰斗力強的,就是這些披甲兵。
“風沙太大,看不太清,小人估算應該不多!”
聽哨騎說完,高第哈哈大笑:
“好!本鎮看來,這些人應該是奴軍留下的后勤兵馬,風沙如此之大,正應當自尋戰機!”
“可…總鎮,督師給我們的軍令是直向東北方向,支援王大帥!”高貞下意識說道。
高第早就對高貞不滿,聞言冷冷瞥他一眼,道:
“戰場形勢千變萬化,為將的正應該自尋戰機,如此淺顯的道理你都不懂,又叫本鎮如何向廠公舉薦于你?”
高貞聞言,只好抱拳尊令。
至于另外一旁的老將于龍,整個過程都是聽在耳中。
他知道,這一仗山海關兵馬如果不去,王威的薊州兵馬在同樣數量情況下面對全是騎兵的建奴,幾乎必敗。
于龍的嘆息聲隱藏在風沙之中,思量再三,依舊選擇悶聲不發,任高第改變了行軍方向。
很快,山海關的一萬五千余明軍開始向山谷進發。
明軍背靠著風沙,輕松抵達山谷,一陣簡單的拼殺以后,發現守在山谷內的奴兵不過數百。
高第解救了山谷中無家可歸的三千余遼民征役,正在洋洋自得,卻是猛然間發現,他已經找不到正確支援王威的路了。
......
高第留下千余人馬守在山谷,自領大隊明軍如大海撈針一般,在風沙之中摸索前往戰場的路。
直至第二天太陽升起,風沙逐漸退去,他們還是沒有趕到薊州兵馬與鑲紅旗血戰的地點。
半個時辰后,山海關兵馬終于趕到平原,眼前景象令他們心中震驚。
薊州總兵王威胸前密密麻麻中了數箭,獨臂殘軀倒在血泊之中,大眼死死睜著,死不瞑目。
一萬余出關的薊州兵馬尸橫遍野,尤其是最后的炮手和鳥銃手,軍陣崩潰后,被奴騎追殺上來一片片的屠殺。
于龍看得出來,這是薊州兵馬激烈抵抗之后依舊崩潰,被奴騎漫山遍野的追殺!
想到這里,他轉頭看了一眼身后的高第,心中有些后悔。就算他免去了此敗的罪責,可這樣的慘景,依舊難免令人觸景生情。
高貞望著戰后的戰場,噗通一下跪在地上,話中帶著哭腔:“督師,末將辜負了您的重托!”
“末將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