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盟約是大事,大明雖與貴國尚無嫌隙,卻也沒有什么深厚的交情,簽訂同盟,想必陛下不會同意。”
迪亞士其實也就是一問,沒做多想。
首先,和大明這樣的東方帝國同盟,只是起到威懾的作用,真實用處確實有限。真打起來的話,大明的艦隊能不能到歐洲還是兩說。
倒是他們西班牙,在菲律賓就有殖民地,支援大明方便得很,和大明同盟確實太虧。
而且直接同盟的話,估計腓力四世陛下也不會同意,畢竟是作用有限,自己這邊虧得很。
居然問這個問題,自己真是昏了頭了。
......
七月夏日,畿輔大地上艷陽高照,白云藍天,萬里暖風。
朱由校正在魏忠賢的陪同下,坐在南苑中的一處草亭之中,好似在等待著什么人。
兩個月前,大明與西班牙正式簽訂了《明西互助通商協議》,這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當然,也有不少國家是因此才引起了對大明的注意。
協議中規定,大明與西班牙互相選定一支代表官方的商人團,負責五年期內往來貿易的全部事宜。
并且大明和西班牙也在這次協議中規定了互相分享新式火器技術的相關條款。
總的來說,這次協議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對雙方都有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好處。
西班牙財政早就不行了,腓力四世就指著這次通商的利潤好慢慢重回正軌,而大明這邊,朱由校也知道現在是大爭之事,必須要積極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這次協議之后,西班牙斥資在遠東修建的卜加勞鑄炮廠,就算是為大明做了嫁衣。
軍器司開始在濠鏡的卜加勞鑄炮廠周圍鋪蓋廠房,畢懋康在京師走不開,就托付其弟畢懋良親自去濠鏡。
時至今日,一批軍器精挑細選的老匠戶已經抵達濠鏡,只等廠房建好,便就開始向西班牙的火器專家學習最先進的火器知識。
至于朱由校這邊,也沒閑著。
徐光啟因此回簽訂協議之功,加上其本身在朝廷也是個為官多年的老人,順理成章被調入軍機房,在軍國大事上都有了一席之地。
對于通商組織商人的事情,經過廠衛和較事府一個月的查探,朱由校最終還是把目光放在了以前的老朋友身上。
便是蘇州老字號報房“聚興號”的東家,黃華堂身上。
黃華堂在天啟二年就來到京師與朱由校有過一面之緣,當時經過激烈的唇槍舌戰,最后才是拿下了京報在蘇州的轉刊權。
如今一年多過去,本就在蘇州有較大影響的聚興號已今非昔比,成為蘇州的報房頭一家。
黃華堂本人更已經憑借各種手段拿下天啟二年到天啟三年底京報在蘇州的轉刊權,做上了蘇州本地商會的會長。
朱由校這次叫他來,實際上也是要組建個皇家商會的意思,專門為大明與各國通商貿易。
白銀資本當下的世界,貿易可是一項不錯的收入來源。
既然大明已經是世界貿易的中心,朱由校就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將大明打造成世界貿易的老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