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邦“嗯”了一聲,卻是將伸出去烤火的手緊握成拳,緩緩起身,說道:“告訴榮寧,繼續守著殺虎口關,沒有本鎮的將令,不得輕舉妄動。”
命令很快被一名標兵帶下去,標兵下去以后,許多將領卻是不服起來,渠家禎說道:
“總鎮,還要守?”
“蒙古人這是三天兩頭就要下來一趟,這樣傷亡下去,不用打仗,殺虎口的人就死傷殆盡了!”
這話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可的確是這么個道理。
“是啊總鎮,不能再等下去了。”
“要不,我們向兵部請戰吧!”
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廳中又逐漸起了喧囂。
“都閉嘴!”
張萬邦的聲音中有些慍怒,他轉過身來,看著大同鎮的諸將領,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道:
“是要向兵部請戰,可不是現在。”
“眼下天氣嚴寒,出關作戰于我不利,蒙古人騎在馬上,來去如風,很難捉摸…”
“…所以我們要等,要么是他們撕毀盟約,主動進攻,要么就等到天氣轉暖,再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萬邦不僅是名將之后,自身也是戰功卓著,尤其那次出關作戰,帶領大同軍硬剛建奴,打出了不錯的戰績,很多人都是信服。
他這話說完,廳中的爭論聲一下子止了,渠家禎也是看著這邊,說道:“總鎮,你說吧,該怎么辦,弟兄們全都聽你的調配!”
張萬邦站起身來,走到廳邊,伸出手接了幾片飛揚的雪花,道:
“都回去準備準備,說不定再過一陣子,就要開戰了。”
......
同一時間,赤兒山,漠南西土默特部王庭。
隆慶年間,土默特部崛起,強盛于赤兒山一帶,其首領阿勒坦主動向大明請求互市、封貢。
隆慶五年,隆慶皇帝接受其請求,指定玉林為互市之地,并封土默特汗阿勒坦為“大明順義王“。
此后,阿勒坦轉而開發土默川,在赤兒山修建汗王庭。
阿勒坦受其父達延汗影響,自幼向往漢文化,發動部眾在赤兒山周圍興建了一批城鎮。
嘉靖三十六年,土默特部圍繞赤兒山,在云川一帶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奇觀,為王庭祭祀所在。
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阿勒坦又在八大板升的基礎上擴建了大板升城,城內的建筑一體仿制關內,“朝殿及寢殿凡七重,東南建倉庫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樓五重“。
萬歷三年,大板升城竣工,萬歷皇帝賜名“歸化城“。
此后,在阿勒坦的努力下,土默特部逐漸漢化,歸化城成為蒙古漠南右翼諸部政治、經濟、宗教的活動中心。
萬歷九年,阿勒坦汗病逝,其長子,達延汗之孫,都隆僧格繼任土默特汗,襲封為順義王。
都隆僧格繼位以后,盡廢土默特部漢化流程,逐漸向察哈爾部靠攏,因而引起了內戰分裂。
阿勒坦汗第二子卟言、第三子鐵背,不滿都隆僧格的所作所為,亦不愿歸向察哈爾,即率部眾東往科爾沁,歸順“建州女真雄主”。
卟言、鐵背所部,現稱東土默特,在科爾沁境內放牧。
阿勒坦汗去世至今五十年間,在都隆僧格的領導下,昔日就連察哈爾都忌憚不已的大土默特部已經四分五裂,由盛轉衰,一蹶不振,徹底淪為察哈爾部的傀儡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