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為京將沈萬江送的八萬兩銀子送到督辦司,這樣一來,督辦司直接有了抓人的口實。
督辦司辦事一向利索,連夜就派人把常府給端了。
現在,常氏已經給抓得干干凈凈,就跟從未存在過這個世界上一樣。
一同被封的,還有南常在山西境內的全部產業,三百余家米鋪,十余處莊園,以及還沒有結算清楚的田宅…
除了固定產業和現銀,直接被督辦司清繳到手的堆積糧米,少說也要有數百萬石。
只一個常氏,河套一戰半年的軍費就回來一半,連陜西賑災的糧食也都有著落了。
現在陜西旱災規模還不大,這些糧食用不完還能在地方糧倉存上一些,以備未雨綢繆。
當太原總督辦將這個消息以密奏的方式上呈天聽時,朱由校也沒想到會這么順利。
朱由校自然明白,他們這兩個能這么聽話,一到就處置了榆次常氏,其實是在向自己表忠心。
查辦常氏的過程異常順利,幾乎沒有遇見抵抗,全是因為許為京演的好。
常萬己直到看見督辦司的錦衣衛沖進臥房的時候還是一臉懵逼,根本不知道因為什么被抓的。
也就是說,常萬己一直都還以為這只是許為京因為貪財而小題大做。
卻沒想到,這是朱由校一手策劃,要抄他的家。
說起來,許為京真是裝的貪財嗎?
較事府早有密報,這貨進內閣這一年,從山西商人和官員手里收的賄,就有三百多萬兩,這還沒算出去辦事拿的分成。
當然了,朱由校能容忍他們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自己賺的,永遠比他貪的要多得多。
這也不是說貌似忠厚的胡士廣就比他強,這兩個人一丘之貉。
之所以當初能進內閣,是因為他們察言觀色的本事和能力一樣強,肯辦事,而且一旦知道可以拿好處,辦事不僅靠譜而且得力。
見多了那些言論縐縐,實干卻一塌糊涂的東林群賢,現在朱由校比較喜歡有“缺點”的。
貪財、好色、戀權,有缺點暴露出來才好控制。
“爺,常氏分兩支,這次辦的是榆次常氏,張家口的常氏要不要一起…”魏忠賢說道。
朱由校想了想,道:
“不必,給常氏留一脈。”
魏忠賢沒想到會是這樣,仔細看了一眼皇帝平淡的神情,便就躬身退下了。
朱由校身后的桌上,就擺著較事府關于張家口常氏的密報。
相比榆次常氏大發國難財的發家手法,張家口的常氏,才像是個真正的商人。
嘉靖年間,常福去張家口經商,出發時就已經與榆次一脈斷絕關系,而且不帶分文。
因一路為人占卦算命,賺取吃飯住店錢,得以成行。
常福后來有三個兒子,第三子常萬達以經商見長,便是如今張家口常氏的家主。
正是因為常萬達的從商才能,張家口常氏才在萬歷年間開始慢慢發跡。
常萬達少年聰慧,隨父到張家口經商,十年如一日,生活儉仆,為人處事誠懇守信。
在他的帶領下,張家口常氏一脈摒棄了榆次主家賴以發家的糧米生意,從布鋪開始,主營布匹生意。
后來白布走俏,獲得厚利,得以發家。
常萬達手法極端,用所得利潤大開分鋪,又兼營茶葉、雜貨,至今已外銷蒙古等地。
如今張家口常氏已經積累數十年的商業口碑,常萬達設立的大德玉商號,在京畿一帶都十分聞名。
對于這樣的商人,朱由校不僅不打算動手,甚至還有將其發展為皇商的想法。
常萬達是個能耐人,應該明白個中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