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走在所有人前面,就必須要考慮周全。
朱由校的目光落在了王朝輔身上,道:
“告訴孫云鶴,盯緊常萬達,察哈爾的消息,從今日開始,全都要報給朕知道。”
“去山西那兩個怎么樣了?”
......
辦了常氏以后,胡士廣和許為京兩人的確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本來不錯的名聲現在變臭了。
的確,兩個人也都覺得這事辦的不光彩,最近這幾天一直沒出驛站。
平日里晉商的錢收了不少,可到了這種時候,卻搖身一變,直接變成欽差下來主事。
可現在性命攸關,已經顧不得那么許多。
兩人現在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必須得合為一家共同應付眼下極為艱難的局面。
在此之前,他們想過各種辦法,都覺得不太可能成功。
晉商幾大家,在晉中已是根深蒂固,這次能出其不意打掉一個榆次常氏,并不代表接下來就會順風順水。
在太原這幾日,他們各自去聯絡往日的門生故舊,都是處處碰壁。
原本頭幾日還好,都以為是許為京睚眥必報。
可近日京師關于朝廷將要嚴辦晉商哄抬糧價,與西虜通款的消息傳來,這兩相一聯系,誰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兒。
雖說沒理的是晉商,可胡士廣和許為京辦的事兒倒也不好聽。
說到底,你們也是拿了銀子的,怎么能翻臉不認人呢?
“怎么樣?老兄。”許為京坐在凳子上,看見胡士廣回來了,趕緊起身詢問。
“唉!”胡士廣嘆了口氣,坐下來咕咚咕咚的喝涼水。
見狀,許為京也就明白了,不再追問,只是坐下來的時候,顯得有些喪氣。
第一步辦的是挺漂亮,可是接下來就難了。
現在消息傳出來,下頭的人全都抱成一團,他們已經無處下手。
這幾日,兩人到處聯絡親朋好友,可無一例外,人人都是滿臉的恭維和假笑,實際上冷淡異常。
閣輔的身份擺著,晉商們不敢招惹,可這種潛移默化的孤立,才是最讓人感覺無助。
不得已,兩人將目光落向了百姓。
諸如傭工,以及平日接觸各種職業的百姓,對災害和商人囤米大多都有切膚之痛,只求溫飽太平。
那事以后,雖說在山西官場和士林當中,兩人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然而在傭工和百姓心中,他們卻成了為民做主的好閣老。
何況天啟一朝,免賦役、獎墾荒、重兵武等新政策,也實在比那些一毛不拔的商人要好了太多。
百姓雖然易受蠱惑,可應該支持誰,他們卻是十分清楚。
為此,胡士廣和許為京兵分兩路。
胡士廣去找當日那個傭工,著力于聯系山西各地與其境遇相同的傭工,特別是要爭取那些終年為別人耕田,自己連一口飽飯也難的佃農們的支持。
許為京則是繼續充當那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和當地官員、豪商們周旋。
閣輔的身份擺著,想必還是會有不少人登門拜訪要掙個出身,就可以從這些人身上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