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較事在面對面的時候,都不知道對方也是較事府的一員,這是朱由校最后的手段之一。
想到這里,朱由校道:
“臣昨日微服私訪,聽聞一詩,名《白夫色》,不知何人所作,可有人聽過?”
這詩,正是較事府查到的,只不過朱由校一直沒想明白說的是什么意思。
這天提出來,也是懷疑跟此事有關,看朝堂上這些“精英”們有沒有人能理解到位。
李邦華隨即說道:“臣聽過,這是一首匿名詩,最初盛行于杭州,后來傳遍天下,臣也不知何人所作。”
說著,他忽然間恍然大悟,瞪大了眼睛,愣住一會兒,急促地說道:
“對了!白夫再加一夫為替,常言道,色字頭上一把刀,正可謂死!”
“白夫色,說的正是此事,替死!”
朱由校也是一愣,轉念一想,倒還真是這么回事,白夫色,初一聽好像是首小黃詩。
可經李邦華這么一分析,倒是挺有道理的。
看起來早就有人知道范永斗是替死,但是害怕遭到報復,所以作了這樣一首匿名詩!
話音落地,殿上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人都被如此奇案震驚了,誰也沒想到,天啟年間居然會出現這么多的大案、奇案!
這次的案子更令人瞠目結舌,滲透錦衣衛,躲過東廠的追查,神不知鬼不覺的找人替死。
事先,只有較事府找到一首民間忽然流傳起來的《白夫色》似乎與此有關,但也沒能發現更大的風聲。
朱由校看著階下竊竊私語的群臣,第一次覺得他們每個人,似乎都不可信。
底下有一人也此時冷汗更多。
看來早就應該把做詩那人給殺了,當時要不是害怕打草驚蛇,早就動手了。
不過事已至此,只能盡快殺人滅口了!
要是被朝廷先查到這個人的下落,只怕自己的前程就要毀于一旦,而且依著這位皇爺的脾性,九族怕是也不保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作匿名詩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士子,可謂高才不第的典型。
其家中老父是運河纖夫,含辛茹苦供他考取功名,卻屢試不第,因此這名士子一直憤懣難平。
后來范家事發,抓了一個人頂罪,正是他的老父。
整件事做的滴水不漏,唯獨有一件事,沒有及時處理了當時正在京中考學的這名士子。
后來范永斗之事就連錦衣衛也沒發覺,為免打草驚蛇,余下的范家人便銷聲匿跡,不再追究。
士子再次名落孫山,徹底心灰意冷,回到家中卻找不見自己的父親,從街坊鄉親中聽聞被范家人所抓,一番追查,卻沒想到得到了這般令人發指的內幕。
陰應全繼續奏道:“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找到作匿名詩的那名士子,他一定是知道些什么的。”
許顯純也道:“陛下,此事系北鎮撫司無能,臣一定盡快清查部下,找出叛徒!”
收受賄賂沒什么,誰私下都收受賄賂,可你要明白哪頭輕,哪頭沉!
作為指揮使,許顯純絕不容許錦衣衛之中有人敢與皇帝作對,幫助逆黨!
查出來是誰,老子要活撕了他!
許顯純氣的雙眼通紅,殺氣已經是抑制不住,群臣也都是默不作聲。
大家都明白,接下來,只怕民間、朝堂,甚至是北鎮撫司和東廠內部,都要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