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緹婭眼中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正要說什么,卻被王承恩在右邊拉住。
朱由校自然知道,同宰塞聯姻,可以和塞北諸部親上加親,君臣之禮,更加牢不可破。
然而朱由校不忍心這么做,烏緹婭,她本該是草原上的雛鷹,不應該因為這場政治婚姻困鎖在這深宮。
所謂惡人,還是讓朕去做吧。
說一千道一萬,是朕看不上你,自回草原,去過本該屬于自己的逍遙生活去吧。
想到這里,朱由校轉過身,擺手道:
“帶她出宮,派人一路護送出關。”
滿臉不甘心的烏緹婭,最終還是被小閹強行拉走。
聽著她扭捏的聲音愈發遠去,朱由校心里還是有些空落落的,不過畢竟沒什么感情基礎,也就這樣了。
不多時,王承恩回到西暖閣,低聲說道:
“皇爺,這是烏緹婭留給您的。”
朱由校轉身一看,發現這竟是個圍著粉色方帕的彎弓,一看就是草原女子慣用的強弓。
看著這弓,朱由校一時之間也是不知說什么才好。
......
隨著山西清查行動的逐步加快,各個衛所都有大批的人員變動。
很多人也是知道,再勸說下去,也不會再有什么成效,因而,朱由校總算是短暫擺脫了因為改革衛所在朝政上激起的紛爭。
言官科道隔三差五,依舊會奏上幾封勸說不能清查衛所的奏疏,只不過,已經對朱由校起不到什么影響了。
兵部。
兵部的官員們沒工夫理會皇帝個人的感情問題,正在討論此回遠征烏斯藏的整體章程。
既然主要人選皆已決定,接下來,就是沿途糧草的提供,以及用何種方式入藏的問題了。
兵部尚書王洽環視一眼,說道:
“諸位是不是都忘了,永樂一朝,成祖皇帝曾修建過一條自京師直通往烏斯藏的官道。”
兵部侍郎邵輔忠說道:“確有這么條官道,不過年久失修,許多地方,怕無法通行,如果啟用,還需只會工部一聲,撥款重建。”
語落,兵部群臣都是小聲的討論起來。
“此官道貫通南北,工程極大,少說也要動用幾十萬的人力,朝廷撥款也需數百萬,這…”
“是啊,工部只怕不會愿意。”
王洽抬手制止了眾人的議論,說道:
“眾位,重建此官道后,朝廷傳旨烏斯藏、青海等地都會十分便利,這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
“既然要收回烏斯藏及青海,就要未雨綢繆才是!”
邵輔忠又道:“眼下山陜等地多有流民,山東賑災也是主要階段,朝廷此番修路,招募一批散亡流民,也會為地方官府極大緩解情勢。”
這話一出,倒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同。
眼下山陜小災不斷,流民安置不及,而溫體仁和楊嗣昌在山東賑災,處理蝗禍,每日北上來京的流民更多。
這次修路是個浩大的工程,重要性不亞于天啟元年至天啟三年修建三大殿那次。
何況這是由工部牽頭,在多省同時動工,盡快重建南北官道,一定是會讓大批流民有用武之地。
這樣一來,既促進了朝廷與地方之間的聯系,也算是幫助地方官府處理一批流民。
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只不過朝廷要再多花些銀子。
兵部商量來去,決議可行,遂是題奏內閣,魏廣微、許為京、胡士廣、王在晉四名閣臣在簽押房商議來去,覺得茲事體大,應當召開部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