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天縱英明,重修京藏官道后,遠征軍定能馬到成功,凱旋而歸!烏斯藏和青海,必將重歸于大明的版圖之中!”
朱由校哈哈一笑,用眼神點了他一下:“行了,你少在這拍朕的馬屁,大半夜的,煩不煩。”
“遵旨,老奴告退,皇爺好生歇著。”魏忠賢嘿嘿一笑,擠出了滿臉的褶子,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看著魏忠賢出了乾清宮,朱由校臉上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眉宇間深深的憂慮。
至于魏忠賢,出去后也是發覺渾身出了許多的冷汗。
陪伴在君側,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年輕,實則心機深沉的皇帝左右,不是個什么好差事。
累!
魏忠賢只覺得累,由于他權勢過大,皇帝勢必有所堤防,在溫體仁入閣,浙黨入朝以前,每一句話,每一個細微的表情,他都是絲毫不敢馬虎。
不過這次出來,他幾乎有一件事可以斷定,重建官道招撫流民這事上,自己說話說對了,事兒也辦對了。
而且現在看來,皇帝也沒有任何要卸磨殺驢的意思,似乎不必過于擔憂,好生辦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行。
松了口氣,他才是自大明門而出。
......
天啟五年八月十五日,內閣會六部議,題奏重建京藏官道,奏本被呈送入乾清宮,翌日御批準行。
很快,京師順天府、南京應天府并中原各省州府相繼發出通告,昭告天下,朝廷即將大舉動工修路。
因為遠征軍出征迫在眉睫,所以官道只在原基礎上進行重建和修繕工作,但這依舊是個十分浩大的工程。
朱由校發內帑銀一千萬兩用于承建,嚴旨由工部牽頭,各省州府清吏司領地方官府一齊施行。
錦衣衛各地督辦司也相繼接到命令,嚴查官吏貪腐工程款項,流民未有良好待遇等貪贓枉法諸事。
部議規定,京藏官道的重修范圍,經行畿輔、宣府、大同、寧夏、密云及烏斯藏、青海七地。
首批勞工,優先招募無家可歸且身處異地的流民。
正是為了表達對流民安置問題的重視,戶部受了朱由校的意,對勞工的待遇也是歷朝最為豐厚。
最普通編入地方勞工營的流民,全國統一標準是“日結工食銀一錢二分”,沒錯,工錢從原本按月結算改為了日結。
這也是考慮到流民大多身無分文、急需用錢,臨時改變的政策。
畢竟皇帝出錢很大方,一次性給了一千萬兩,有這么多的銀子,戶部安排起來也顯得底氣十足了。
為什么說這次是歷朝最高?
要知道,有明一代,自洪武以來,歷朝勞工臨時雇傭的價格雖然沒有定制,但有一點沒有變過,即是所有正經職業中“工資”最低的。
而天啟一朝,首次大批雇傭勞工,工錢居然和南京銀作局裁撤前養老的“國企員工”們的收入差不多。
這種待遇,流民們就算看見了,也沒有人敢相信居然是真的。
也就是說,如果這次的工期能達到一年,首批雇傭的勞工們每個人都能得到四十兩以上的年收入!
這在這個時候,說成是后世的三十萬也毫不夸張。
如此高規格的待遇,正說明了朝廷的財大氣粗,以及天啟皇帝的從容不迫,消息傳散之處,人心紛紛安定。
流民們對皇恩浩蕩,紛紛是感恩戴德。
因為有了資金加持,各地招募勞工的通告陸續張榜,招募處每日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當然有許多不是流民的人也想來混混,不過這些小事,都有督辦司和地方官府負責去管。
紫禁城里的天啟皇帝,正因為一個消息而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