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無論在大明水師,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亦或者英國海軍中,無一例外都是要判軍法的。
荷蘭的這種管理方式,促成了聯省議會的迅速壯大,以及各地殖民地如雨后春筍一般的出現。
當然,其弊端便是指揮不協調。
荷蘭聯省各殖民地的總督權利極大,一個個宛如土皇帝,不僅擁有自己的議會,甚至還可以建設造船上,以分省海軍部的名義集結艦隊。
很快,羅福震驚的發現,身后的大明水師并沒有撤離的打算,相反,他們在首艦的帶領下加快速度,向自己后方逼近。
畢竟是航海經驗豐富的艦長,羅福很快判斷出眼前澎湖水道的淺海,自己的蓋倫戰艦是可以通行的。
他下令道:
“全速通過水道,在深海炮擊這些大明戰船!”
盡管羅福的判斷十分正確,澎湖水道的淺海可以讓蓋倫戰艦從容經過,但是眾多的暗礁,依舊讓這支艦隊行駛緩慢。
很快,后方的萊州營水師在張盤的帶領下追擊過來,抓住戰機,立即向困在水道中的荷蘭艦隊放出了第一輪的炮擊。
但是福船一來距離較遠,二來沖過來的速度太快,而且鎮虜炮雖然可以艦載,卻沒有準星和照門的技術,精準度不足。
第一輪的火炮,幾乎全部落空,只有少量實心鉛彈對一些荷蘭戰艦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明軍雖然在陸戰中已經在九邊軍鎮普及霰彈,但是在海上炮戰,卻只有實心鉛彈一種殺傷手段。
相比荷蘭人的鉛彈、霰彈、鏈彈,作戰能力還是不足。
發現遠程對射很難取得效果,張盤隨即轉變戰術,決定使用舊有的落后戰術,即混戰接舷。
如果不是荷蘭艦隊此時陷在澎湖水道,他也不會做出這種豪賭一般的決定。
一時間,明軍的水師戰船紛紛借此機會靠近荷蘭艦隊,在行動中,明軍福船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福船只有單層用于搭載鎮虜炮的甲板,并沒有側舷成列炮擊的戰術,而福船的結構,可以讓水師官兵在行動中繼續對澎湖水道中的羅福艦隊發動炮擊。
雖然這樣做會讓精準度大大降低,但此時在迅速撤出澎湖水道的十五艘蓋倫戰艦只能用側舷炮射擊。
也就是說,在調轉炮口之前,羅福艦隊幾乎就是萊州營水師官兵的海上活靶子。
張盤所在旗艦發現空檔,貼在澎湖水道右側的岸邊,繞過四艘蓋倫戰艦的側舷,迅速向羅福所在的主艦靠近。
羅福從單筒望遠鏡上看見明軍水師的分布,發現有一艘戰船在向自己沖來,大吃一驚,連忙命令艦隊轉身還擊。
從明軍的動向來看,正是意圖在澎湖水道與他們決戰。
但是,福船是一種兩用戰船,它既能在近海保持靈活,也能在深海中面對急風高浪時保持絕佳的穩定性。
這也是為什么朱由校會將廣船棄置,讓登萊水師統一使用福船作為主力戰船的原因。
雖然福船在深海作戰機動性不如蓋倫戰艦,但是一旦進入近海,福船的機動性會大大超越蓋倫戰艦。
很多人都知道,戰船機動性的提升,在海面上對整個艦隊的作用幾乎是質的變化。
羅福根本沒想到,他的自私決定,將整個澎湖海戰的局面逆轉。
本來在深海占據絕對優勢的十五艘蓋倫戰艦,進入澎湖水道以后,機動能力直線降低,幾乎被福船全面趕超。
一艘蓋倫戰艦正在調轉方向,甲板上都是來回奔跑的荷蘭海員和水手,以及少部分的海軍士兵。
好不容易躲過暗礁,將側舷轉向后方的明軍水師,還沒等裝填炮彈,船身卻是如遭重擊,猛烈地顫動了一下。
就在他們停止逃跑和轉頭的這個功夫,后方的萊州營水師已經有二十余艘福船追擊進入澎湖水道。
最前方的一艘,由甲板上的巨弩發射出幾根弩箭,牢牢釘在這艘蓋倫戰艦的船身上。
然后,借著弩箭,開始迅速接近這艘蓋倫戰艦。
甲板上的荷蘭指揮官一臉震驚,連忙命令砍斷繩索。
他知道,蓋倫戰艦的載員遠遠不如福船,一旦接舷,自己無論如何也是拼殺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