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
太醫院始設于金朝,有明一代,官面上宣稱現在的太醫院,是承襲于唐宋的太醫署、太醫局。
但是相比于唐宋,眼下的太醫院功能齊全,而且權利更大,像一個政治斗爭的場所,而非是以治病救人、鉆習醫術為主。
洪武年間設立太醫院,與匠戶、軍戶制度等同,為世代承襲。
也就是說,你的某位先祖在死時是朝廷太醫,無論你對醫道有沒有興趣,都會被強制定為太醫。
這樣的結果,自然就造成眼下太醫院中,庸醫眾多,太醫們明爭暗斗,鮮少有什么人會精心研習醫術。
此刻,太醫院中正忙得焦頭爛額。
誰能想到,一個簡單的風寒之癥,竟會令整個太醫院束手無策,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太醫院的大使鄭延進,便是這里最高的官員了。
然而鄭氏一脈傳承太醫院大使職位到如今,早不再如當初有妙手回春的本領。
相比于行醫,鄭延進其實更想做一個無拘無束的自由人,作畫,是他此生最大的愛好。
但是祖輩皆為朝廷太醫院大使的鄭家,卻是一直都難以脫開這個身份了。
鄭延進沒什么本領,風寒怎么治,一個堂堂的太醫院大使,竟然不知道,簡直是天下間的一等奇聞。
還不僅如此,下面的御醫們,也都是面面相覷。
今日治療失敗的御醫,自然就是承襲父官,卻毫無本事的典型,惹得皇帝震怒,也是不足為奇。
畢竟是太醫院,除卻大部分世襲下來的人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近些年從民間補充上來的流官。
這些人多是在民間行醫多年,有口皆碑,大部分都知道治療風寒的方法。
可是在太醫院多年,眾人早都不再是當初那個剛進來時無拘無束的游醫了,大環境的熏陶,使得他們改變了很多。
現在不少人都養成了畏首畏尾的毛病,最常用治療風寒的老四樣,都不是能用在皇子身上的。
一旦皇子出了什么問題,只怕就要人頭落地。
這種過錯,沒有人愿意承擔。
所以聽見宮里傳出來的旨意時,眾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沒有人愿意自告奮勇的出去替皇子醫治。
世襲的,多是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治,平日在這里坐坐班,混混日子的。
流官充任進來的那些,也沒有人愿意出去擔負責任。
一時間,場面寂靜得有些可怕。
看著太醫院里居然是這個樣子,前來傳旨的皇極殿管事牌子王承恩有些無奈,說道:
“鄭院使,諸位御醫,你們還是快些準備吧,陛下和皇后娘娘可都在坤寧宮等著呢。”
“等得急了,下一個派來的人,或許就沒有我這樣好說話了。”
聽見這話,眾人才都是精神一振。
鄭延進嘆了口氣,環視道:
“諸位,有沒有人愿意主動出來,前往坤寧宮為皇長子醫治風寒的?”
還是那個意思,沒能耐的不敢接話,更不敢出來,有能耐的,也不肯當這個傻子。
出現了什么問題,身家性命都有影響。
鄭延進也是屬于沒能耐那伙的,看著眾人一聲不吭,心里也是干著急,但卻毫無辦法。
這時候,底下一名通判說道:
“公公也不是不知道,上次去坤寧宮醫治的那個,現在是什么下場,這…這叫我等如何敢去啊…”
聽見有人發話,早就如坐針氈的御醫們,紛紛都是出言附和,紛紛的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