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說完,面色冷淡的站了回去。
倒是皇太極,心中是一陣的翻江倒海,他越聽越覺得心驚,這個十四弟,小小年紀,第一次領兵,就能將戰局看得如此透徹!
不如他,我不如他呀…!
皇太極盡管十分不想采納多爾袞的意見,助漲他的威風,可心里明白,這的確是扭轉戰局的關鍵。
他沉吟片刻,環視眾人說道:
“十四弟說的甚合我意,大金經此一敗,必須等待時機與明軍再戰,明日拔營,征伐朝鮮!”
“遵命!”
眾人紛紛說道。
相比于皇太極的煩躁不安,新甸堡的明軍都是喜氣洋洋。
李希爵從沒想過,自己的殊死一搏會打出這樣一個漂亮的勝仗,當夜便拿出全部的酒肉,犒賞三軍。
通過這次大捷,守城的明軍看到希望,士氣大受鼓舞,在后金沒有進攻的時間恢復了操練。
同時,李希爵的名聲,也開始在遼東傳播。
......
寬甸堡。
聽聞后金大局來犯,且大甸、長甸二堡已陷,曹文昭分外焦急,即在寬甸堡升帳。
寬甸六堡,其中的五個都只能說是堡壘,只有這個寬甸堡,可以說是一座“城”。
寬甸堡是附近八百里內唯一一座真正的城鎮,寬甸六堡明軍的軍械、糧餉,也都設于此處。
寬甸堡建于萬歷元年,城堡修筑之前,當地人稱寬佃子。
城堡建成后,險山堡駐軍二千移于此地,此后,朝廷在寬甸堡開設了八百里內唯一一處瓦市,因此人丁漸旺。
萬歷三十六年,為加強邊備,第二次被啟用被遼東經略的熊廷弼重修寬甸六堡,將寬甸堡擴建,補加磚墻。
眼下的寬甸堡,也可以說成是寬甸縣城,其人口和房屋規模,已經可以算作是遼東一座普通的縣城。
寬甸堡有三處從城門,北寬南窄,呈梯子形,城北依山無門,城內建鐘鼓樓一座,四角各建角樓一座,有在冊駐軍一萬一千。
這一萬一千的駐軍,不是大甸堡、長甸堡、新甸堡不知詳盡數額的李家軍,而是實打實忠于朝廷的一萬一千遼東新軍。
其戰斗力、士氣,還有裝備的精銳程度,都不是李家軍可比。
作為遏制后金接連朝鮮的兵備重鎮,朝廷在寬甸堡增設了十門紅夷重炮,八十余門佛朗機,以及多達三百門的大小銅鐵炮,用于守城。
除此以外,還在城防序列外,給曹文昭麾下的一萬一千遼軍,配置了五十門可以用于野戰的新式鎮虜炮,可謂兵精糧足。
這種新式鎮虜炮,既可以用作水師的艦載炮,也是眼下九邊明軍普遍裝備的主力炮種。
第二次澎湖海戰勝利后,軍器司在鎮虜炮上加裝了從荷蘭戰艦上繳獲并且仿制成功的準星和照門裝置,使得鎮虜炮的精準度大大增強。
鎮虜炮的射程雖不及紅夷重炮,卻比時下后金軍手中任何一種火炮都要遠,可以在野戰時達到對后金軍遠程的火力壓制。
最主要的是,鎮虜炮比紅夷炮和千斤重的大將軍炮要輕便許多,更易于攜帶,就算作戰失敗,也有充足的時間摧毀或藏匿,所以幾乎不會出現被后金軍繳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