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既如此,你們便領了制服,準備設立總巡捕房以后,去那里報道。”
“畢業前的績效,會作為你們結業成績的一份。”
馮雙禮、紅娘子和白文選三人點頭,紛紛離去,朱由校看得到,他們的胸口還在起伏不定,顯然內心遠比表現出來得更激動。
三房總巡捕的人選,已經為朱由校所敲定,至于其余各省三房巡捕捕頭的人選,便沒有必要親力親為了。
朱由校在說了這件事以后,便離開皇家學院,雖然禮貌的問了王在晉幾句,卻并沒有進入文華學院。
......
巡捕房和三房巡捕的消息,不僅震動了官場,還成為地方上老老少少先時的談資。
對文官來說,這相當于格局的改變。
原本的刑部,地位甚至不如工部,雖然掌管全國刑案,看起來職權不小,但地位極低,最主要的是容易得罪各路大佬。
兵部尚書炙手可熱,吏部尚書地位最高,戶部尚書肥得流油,禮部尚書無事可做,就連工部尚書都能沒事攬點兒大工厚實自己的腰包。
偏偏他刑部尚書,干的凈是得罪人的差事。
查吧,容易得罪各路大佬,不查吧,也能得罪皇帝和那些罪犯的死對頭,反正怎么做都是錯的。
所以一般來說,刑部尚書要么存在感極低,要么就都是不得好死。
本朝的第二任刑部尚書李養正,算是少有的人精了,在天啟五年東林科舉榜案,以及天啟六年山陜官場案,都站對了隊。
再加上李養正平時為人,謹小慎微,早就和東林、閹黨脫離關系,這才一直好端端活到現在。
這次朱由校的舉動,明著看是為了整頓全國司法,重建秩序,讓正義得到伸張,在文官們眼里,這又不一樣了。
巡捕房設立后,尤其是類似于儲備兵的三房巡捕開始在地方招募,這就相當于刑部手上有了一定的兵權。
這不是鬧著玩,文官手里有兵權,無論在什么時候地位都能抬高一大截,盡管只是“警察”。
經歷過官斗的人們都知道,這就是在官場的汪洋大海中安身立命的保障。
至于說為什么不把巡捕房的警力也全都握在自己和后世皇帝的手里,這也是朱由校深思熟慮的結果。
只要手里握著兵權,這點警力根本翻不起浪花,手里要是沒有兵權,這點警力更是毫無用處。
在朱由校看來,適當的政治妥協,是必要的。
這不僅能讓刑部及相關官員拼了命的支持這次改革,也能讓文官們自相內斗。
朱由校皇帝做久了,自然知道,這文官一內斗起來,自己這個皇帝想辦的事情就好辦了。
對于文官,不能一味的去殺,殺夠了,也是要扔顆甜棗讓他們嘗嘗改革帶來的紅利甜頭。
只有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發展下去。
回到京師,朱由校先是到后宮看了看蒙非烏緹婭,陪著她到南海子騎了會兒馬,這才是籌備出京。
畢竟,現在通州可有全國而來的二十多萬兵馬齊聚。
自己這個皇帝不到場,怎么都說不過去,后續的戲也不好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