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雙臂的塔希恩仰天長嘯,幾乎是同時,一枚六磅實心彈在他身邊落下。
“轟——!!!!”
當最后一枚炮彈落地的瞬間,徐進射擊的風暴師士兵們終于不再維持線列,端起步槍上的刺刀,在散兵們的掩護射擊下開始以連為單位向礁石鎮陣地突擊。
因為是臨時倉促修筑的塹壕,沒有事先準備再加上帝國本就看重步兵,整個陣地都是“因陋就簡”——阻礙進攻的防御設施幾乎沒有,塹壕也是有深有淺,歪扭七八,甚至不少塹壕因為滲水,在開戰前就已經變成了爛泥塘,讓士兵們站在齊膝深的泥水里列陣迎敵。
但就是這么簡陋到極點,怎么看怎么完蛋的陣地,卻沒有像風暴師軍官們想象的那樣一捅就破。
遍地彈坑和爛泥塘的陣地上,風暴師的士兵們一個連接一個連的撲向陣地,還沒等打開缺口,就被兩側瘋狂撲上來的帝國線列兵死死黏住;雙方在狹窄的塹壕內用刺刀、用拳頭、甚至是用牙齒和靴子搏殺。
死守陣地的帝國線列兵們根本沒有想擊退風暴師的想法,他們歪扭七八的陣地甚至構不成完整的交叉火力,也沒有梯次或者足夠寬的正面,以及配合的步兵炮令風暴師難以靠近。
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沼澤,讓賭上近半兵力的風暴師直接陷在了里面,不得寸進。
混戰中礁石鎮的帝國守軍固然付出了不少損失,尤其是第一線的部隊在徐進射擊外加刺刀沖鋒的雙重打擊下傷亡慘重;但與之相對的,風暴師的沖鋒勢頭也頓時銳減,尤其是夜間環境下,死守陣地的帝國在支援效率上遠遠超過了風暴師,令風暴師的攻擊逐漸變得乏力。
這就是塔希恩的戰術。
他曾有過多次和克洛維交鋒的經驗,他很清楚帝國依靠炮兵火力覆蓋的威懾,還有騎兵沖擊和快速機動;步兵…多數情況下只是用來填戰線的消耗品。
如果騎兵沒有迂回包抄的空間,炮兵火力又無法沉重打擊敵人士氣,在陣線上撕開突破口;只有步兵線列硬碰硬的情況下在克洛維面前,帝國…很難占到任何便宜。
因此塔希恩干脆放棄了死守陣線的想法,將敵人放進來,用充足的兵力死死黏住對方,直至耗盡克洛維人的體力和士氣。
隨著戰斗從線列對射轉入白刃戰,風暴師的進攻頹勢也暴露的愈發明顯;陷入圍困的風暴師軍官們不斷想要突破,但都沒能沖垮帝國士兵的重重圍堵,陷入泥潭中動彈不得。
而一旦他們試圖停下來重整陣線,腳下爛泥塘似的塹壕就立刻變成了他們的噩夢;這四面漏風的陣地根本守無可守,還將進攻方的兵力劣勢暴露的淋漓盡致,只能繼續忍受帝國士兵們的死纏爛打。
面對這種對手,終于知道安森·巴赫究竟想干什么的參謀長卡爾·貝恩干脆放緩攻勢,下令讓前線轉守為攻。
與此同時,他加快了后續增援的速度,將法比安的擲彈兵團拆成一個個連隊,混雜著散兵開路,從四面漏風的陣地上繼續向更后面的陣地穿插。
失去了最開始的沖鋒勢頭,陷入混戰的風暴師和帝國守軍再難分辨彼此;尤其是風暴師充滿“特色”的灰色大衣軍裝,讓他們在夜晚變得極其難以分辨;要是再弄一身泥,那就更難分辨了。
與之相對的,帝國那一身標志性的亮藍色軍裝在夜晚倒是非常醒目,倒是讓兩邊士兵都找到了分辨敵友的好辦法,極大的避免了誤傷的概率。
而當風暴師放緩進攻的步伐,嚴格遵守命令的帝國士兵同樣不再瘋狂反撲,轉而以擊退對面的后續進攻為主。
這讓塔希恩有些意外,倒不是因為風暴師的“靈活多變”,而是……
“對面那幫家伙到底是不是克洛維人,怎么感覺不太像啊?”
艦隊司令一臉迷茫…在他的記憶里,克洛維正規軍的進攻相當兇猛,往往能用極快的速度分割和突破敵軍陣地,令只能保持密集陣型的帝國線列兵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