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身為“當事人”的勒諾·艾曼努爾,因為早就有這方面的心里準備,對于自家要塞淪陷一事表現的十分冷靜,甚至開始研究起帝國遠征軍所采用的戰術。
安森這段時間也沒閑著,除了整理從帝國艦隊和先遣軍俘虜身上挖出來的各種情報,繼續打探前線消息,以及重建卡林迪亞港之外,他主要在忙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征兵。
自從鷹角城南下之后,他的風暴師除了經歷過一次擴編外,已經幾個月沒有補充過新鮮血液了;從白塔城到卡林迪亞港數月的戰斗,盡管安森已經竭盡所能的避免傷亡,各團和師直屬連還是不免出現了缺編現象。
這一問題最直接的體現,就在于莉莎去各個團要人補充她的衛兵連的時候,風暴師所有的指揮官盡管都知道副司令的妹妹比他本人更不好惹,但還是鼓起勇氣拒絕了她。
開玩笑,以衛兵連(突擊隊)那個恐怖的傷亡速度,本來他們的部隊就已經是缺編狀態了,再讓衛兵連抽調人手早晚被榨干。
當然,眼下克洛維國內戰事吃緊,克洛維城乃至整個中央行省都在為了戰爭而加快生產,根本不可能再抽調更多人力補充他這么一個征召兵團。
所以安森只能把主意打到瀚土人…更準確的說,是眼下卡林迪亞港的難民們身上。
作為整個瀚土唯一的城市,盡管和克洛維城相比要小了不少,但也有接近十萬的人口;即便遭受了多次戰火蹂躪,依然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幸存。
這其中自然有老人,有婦女和兒童,有身體虛弱和不便行動的傷病患…但更多的幸存者仍是身體較為健康,擁有較為充足的體力和些微營養不良的青壯年。
雖然哪怕以征召兵團的標準——三十天新兵速成培訓——這些人也不可能立刻將他們當成新兵補充到各連隊,但如果單純當成勞力替換掉輜重兵部隊,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除此之外,安森也在想方設法的從聯軍的圖恩和艾登軍團中撬墻角;得到副司令“暗示”的各級指揮官也紛紛展現才智,用各種方法從友軍部隊里挖人。
風暴師一天至少兩餐,有面包和新鮮蔬菜,兩天補給一次罐頭,三天補給一次香煙和啤酒;有換洗的軍裝穿,磨破了腳還有鞋子發;
風暴師的士兵平時能領軍餉,打了勝仗有戰利品可分,活過三場戰斗就能回家買地,撐過兩個月就能發財;
風暴師提倡平等,從不欺壓新人,從副司令到最前線的排頭兵,大家都是一起努力工作賺錢養家,為王國和投資人奉獻的“打工人”……
反正瀚土一戰,整個風暴師上下已經賺得盤滿缽滿,已經不差這點兒招新兵的“小錢”;更何況征召兵團本來就是一種“應急用品”,等戰爭結束了解散是必然的事情,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外國士兵”之后該怎么處理。
當然,自力更生的“回血”是一回事,主動要求“補血”當然也不能落下——得到安森委托的艾倫·道恩再次履行了自己的書記官的責任,給陸軍寄了一封長達八千字的求援信。
信中首先提到了風暴師完成的一系列功績:聯盟圖恩,攻克鷹角城,整合瀚土東部,受降卡林迪亞,逼合艾登,終結米斯特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