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睜眼的安森有氣無力道。
“七點半,剛好是吃晚餐的時間!”莉莎開心的指著窗戶外升起的月亮說道:
“今天的晚餐有罐頭,還有鮮魚湯,安森要嗎?”
“……還是不了。”
話音未落,昏昏欲睡的腦袋就砸在了枕頭上。
為了趕上即將決定瀚土命運的最終決戰——或者說為了躲掉被路德維希·弗朗茨少將“抓差”的悲慘命運,收到求援信的第二天,風暴師連帶著聯軍總計兩萬多人立刻開拔,用最快速度趕往艾登公國。
不過這里面有一個小麻煩,那就是艾登…或者說整個瀚土的基礎建設都很差,連統一的道路都非常稀少;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后方轉運物資非常困難,即便有足夠的運力和物資,也無法很快送到前線。
因此安森·巴赫必須開辟一條新的行軍路線,才能避免和正在與帝國遠征軍作戰的瀚土大軍“搶補給”,自己人坑自己人。
當然,這個問題對安森并不是問題——他手上有一整個艦隊呢。
礁石一戰雖然導致艦隊損失慘重,尤其是作為旗艦的三桅巡洋艦被擊沉,但至少大部分的貨船依然保存完整,短距離航行,運送幾千人或者同等重量的物資完全沒有問題。
如此一來,后勤物資完全可以從鐵鐘堡出發,和重建物資一起抵達卡林迪亞港,再“按需分配”,留下卡林迪亞港需要的部分,其余的全部上船。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軍效率,安森直接將聯軍一分為二,自己率領風暴師和五千圖恩軍團坐船,剩下的八千艾登軍團則交給堅持要來的勒諾·艾曼努爾指揮,籌備七天的物資,從陸路趕往指定地點匯合,一同前往荒石堡。
這個“光聽上去就非常完美的計劃”,在安森看來至少有兩個優點。
首先當然是提高了行軍速度和效率,也不用和友軍搶后勤了;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避免自己親愛的克洛德·弗朗索瓦舅舅用后勤“要挾”,故意讓風暴師去打某些明顯會傷亡慘重的硬仗。
哪怕不把人往壞處想,擁有獨立后勤,總歸是不用受制于人的好事。
其次,就是留個后手。
一個完美的計劃,永遠要有備選方案——依靠艦隊和源源不斷運輸而來的物資,風暴師就能在靠近前線的位置擁有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橋頭堡;哪怕是撤退也能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方向,不至于變成慌不擇路的沒頭蒼蠅。
有艦炮和防御陣地掩護,就算帝國遠征軍傾盡全力追殺自己,安森也有信心讓他們付出慘重到反勝為敗的代價。
當然,考慮到原本艦隊上的水手多屬于反復橫跳過的二五仔,所有人手已經統統被安森換了一遍。
炮手全部是圖恩人,其余水手和船員則是風暴師在戰后從卡林迪亞港征募的難民,以及一部分“據說水性不錯”的克洛維風暴師士兵——在確信自己后手足夠安全和保護自己的小命這兩件事上,安森始終是不遺余力的。
勝利,只是結果。
活著,是一切的基本條件。
能不能活著贏得勝利,就是衡量一個計劃是否完美的標準。
而安森的計劃一直很完美。
但可惜的是世間不如意十之**,再完美的計劃也難免百密一疏,而這個計劃最沒有考慮到的地方就在于……
嗯,他暈船。
不是簡單的暈眩,頭痛或者嗜睡那種勉強靠意志力能克服的癥狀,而是只要在甲板上站個半小時,就會嘔吐不止,四肢冰涼,渾身脫力,呼吸困難最后精神恍惚,最后徹底昏死過去。
這一世的“安森·巴赫”,在他有限的記憶中只做過馬車和蒸汽列車,偶爾有過騎馬的經歷…雖然也有一點點暈眩和想要睡覺的沖動,但都沒有暈船那么恐怖。
當然,隨著身體對這種狀態的不斷適應——考慮他現在二十四小時都在船上,也不能不適應——他已經比最開始的時候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