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是朐縣冶源鎮壯山村人,今年六十二歲。原本這個年紀應該在家安享晚年或者含飴弄孫,然而,今天他卻愁眉苦臉出現在了瑯琊奇石館的二樓。
錯了,不只是今天,應該說他來瑯琊奇石館已經好幾次了。
潘忠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一直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雖然說紅絲石的主要產地就在壯山,而且價格也在這些年隨著市場行情日漸升高,但他卻仿佛與紅絲石絕緣,從來沒有在紅絲石上賺過錢。
眼看著村里家家戶戶靠紅絲石發了財,潘忠的兒子眼紅心熱,于是辭了外地的工作,專門回村做起了職業石農。
紅絲石在千年之前就已名聲在外,千年的開采也到了枯竭的邊緣,因此時至今天,開采條件越發變得惡劣起來。現代化機械收效甚微,全靠人工才能從數十米甚至百米深的礦洞中開采出來。
潘忠的兒子加入到了石農大軍中,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次意外,讓他雙腿癱瘓,終身不能再站起來。
日子剛有起色,突遇如此大的不幸,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如雪上加霜,頃刻間垮塌下來。
為治療兒子的腿,潘忠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外借了不少錢。為了能早日還清債務,他接替了兒子的工作,做起了村里年齡最大的石農。
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幾天就有可能開采一塊紅絲石,賣掉就是數百上千,而潘忠十天半個月才能找到一塊,賺的錢不多卻也成為如今家里收入的重要來源。
壯山村里有收購紅絲石的石商,但價格卻被壓得很低,為了能多賺一點錢,潘忠每次找到紅絲石都會拿到瑯琊奇石館出售,這里的收購價格還算公道,他已經來過多次了。
春節期間別的石農還在休息,潘忠已經進山找起了石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昨天,他在一個廢棄的礦洞中找到一塊紅絲石,于是今天便急匆匆趕到了瑯琊奇石館。
就在他排隊等候工作人員檢驗收購的時候,一道溫和的聲音突然在他身旁響起。
“大叔,您是來賣石頭的吧!”樂仁智面帶微笑出現在潘忠身邊。
此刻潘忠正在想著心事,突然聽到有人說話,回神后望了過來。
“小伙子,你在和我說話?”看到樂仁智并不是認識之人,潘忠心中略帶疑惑。
“對呀,大叔,您手里拿的是紅絲石吧,聽說這種石頭是朐縣的特色奇石,難怪看起來這么好看。”樂仁智湊近乎說道。
樂仁智說的是普通話,聽口音是辨別不出他是哪里人的,但潘忠在聽完樂仁智的話后,很快便知道他不是本地人。
看到樂仁智對自己手中的紅絲石十分感興趣,潘忠眼中一亮,心中隱隱多了一絲期盼。
石農出售石頭往往有三個途徑,一個是賣給二道販子,價格經常被壓得很低,其次是賣給收購奇石的店鋪,相對來說價格會稍微高一點,最后則是賣給那些對石頭感興趣的石友,這種的出售價格往往最高。
樂仁智是外地人,又明顯對紅絲石感興趣,潘忠自然不想錯過這種賺錢的好機會。
事實上,樂仁智也是故意表現出對紅絲石感興趣。
潘忠手中的紅絲石看似極其普通,和平常紅絲石沒什么區別,但樂仁智用異能觀察,卻發現了這塊紅絲石上隱藏極深的獨特之處。
他敢斷定潘忠是不可能發現石頭上的獨特之處,若是按普通紅絲石出售,價格肯定不會太高,所以即便他表現的過于急切,他也相信用稍微高一點的價格就能從潘忠手中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