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一出口,身后弓騎兵立馬狂熱的跟著喊道:“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
聽到他們的話,其他部隊也自發的跟著喝道:“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
這卻是楊翼飛臨時起意,絕沒有事先“排練”過,是以剛開始將士們聲音還不太齊,是一片一片陸續跟著喊起來。
喊得幾聲后,所有人的聲音終于齊了,這短短的一句話,卻讓所有將士熱血沸騰,士氣頓時達到了巔峰。
蒙毅與他身后的南宮彥目光中充滿激賞的看向楊翼飛,好一個“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此話必將載入史冊。
“鏘”
待將士們聲音整齊的連喊九遍后,蒙毅拔劍出鞘,霍然斜斜刺向西方的天空,場中立刻安靜下來,只剩下蒙毅一人的聲音回蕩在蒙家軍大營:“蒙家軍,出征。”
各部曲有序踏出營寨轅門,黑色洪流朝著西方奔涌而去,西方狄戎終將為他們侵犯大秦的愚蠢行為,付出血的代價。
……
楊翼飛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領兵出征,在鹿鼎世界,他沒有與大部隊一起,基本上都是殺單線。
戰爭是對一個國家國力的最好體現,行軍路上,楊翼飛見識到了大秦那強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難怪當年大秦舉兵六十萬攻伐楚國,整整兩年,六十萬秦軍就從來沒斷過糧,有這樣的后勤保障機制,能斷糧才有鬼了。
原來大秦在還沒有統一六國前,就為了供養數目龐大的軍隊,修建了大量大型糧倉,并設立獎勵機制,鼓勵當地百姓勤于耕作,還設律保護耕牛。
之后每攻占一個地方,便會將那里經營成一個大糧倉,發配那些有罪之人前去耕作。
可以說,大秦處處皆糧倉,由于糧食非常充足,直到始皇賓天,大秦滅亡,這些糧倉依然還在,卻便宜了劉邦項羽這倆貨,當然,最終是便宜了劉邦。
正因為有這些糧倉存在,大秦軍隊行軍時,根本不存在什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只需大秦的后勤部隊算好距離,待作戰部隊到達一個位置下營時,督糧隊便已從附近的糧倉中將糧草運至。
這樣的后勤保障機制,可謂相當的先進了。
另外,大軍行軍與尋常趕路不同,因為“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
意思是說行軍的關鍵在于保持合理的速度,保證將士的飲食適度,保持將士充足的體力。
所以“凡軍行在道,十里齊整休息,三十里會干糧,六十里食宿”,也就是說,一天行軍六十里,就需要讓將士們吃飯睡覺了。
換言之,行軍路程便是“軍用時間”,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休息,都是按照走了多少里路來決定的。
關于這些古代行軍打仗的知識,楊翼飛基本上不懂,經過這次出征,他卻是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