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外十里,一架寬大的輿駕停在道路正中,馬車以六匹駿馬牽引,上有華蓋,始皇端坐其中,輿駕旁有內官端著托盤,上面放著一個青銅酒壺與幾個三腳青銅酒爵,百官分列兩旁。
輿駕不是馬車,沒有車廂,有些類似于后世的黃包車,只不過是用馬匹拉車而已,蒙毅與所有騎兵于始皇輿駕前二十丈下馬,徒步迎上前。
始皇下了輿駕,內官立刻斟滿兩爵酒,蒙毅在始皇面前抱拳單膝跪地,他身后大軍亦全部跪了下去。
“末將蒙毅,奉吾皇之命,率大軍擊潰狄戎,衛我邊疆,今不負吾皇信任,得勝凱旋。”
始皇欣慰的道:“眾將士平身,蒙將軍且與朕共飲這爵慶功酒。”
“謝吾皇。”
始皇往人群中看了看,突然揚聲道:“楊翼飛何在?”
楊翼飛聽到始皇叫自己的名字,不敢怠慢,忙快步上前,抱拳躬身道:“末將在。”
始皇笑望著楊翼飛,道:“你于本次出征立下首功,并單人獨騎生擒月氏王,功不可沒,且同飲。”
楊翼飛道:“謝吾皇隆恩,愿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后,又一句表忠心的絕佳妙詞現世,聽得一旁的趙高太陽穴直跳,幸虧這家伙不是宮中之人,否則就基本上沒他什么好混的了。
始皇聽了果然龍顏大悅,飲下慶功酒后,一手一個,牽著蒙毅和楊翼飛便上了輿駕,君臣三人同乘歸朝。
郊勞之后,要“享有功于祖廟,舍爵策勛”,也就是到太廟向列祖列宗告奠,行獻捷獻俘之禮。
獻捷,即向列祖列宗報告勝利的消息,感謝他們的庇佑,獻俘,即獻上各種戰利品,包括俘虜,此時俘虜會被殺掉作為祭品,月氏王的生命盡頭,也就是在到達太廟后了。
這套流程走完后,便是君王宴饗功臣,論功行賞的時間,此稱為“飲至”。
不出蒙毅所料,楊翼飛作為首功,連升三級,為少上造,原本始皇想命楊翼飛獨領一軍,他卻以自己只懂練兵,不懂行軍打仗之道為由,請始皇收回成命。
蒙毅趁機開口,求請始皇拜授楊翼飛為他帳下偏將軍,在詢問過楊翼飛,他自己也愿意后,始皇欣然準奏。
始皇對楊翼飛有自知之明,又不貪戀權勢的行為大為贊賞,也因此對他更加信任。
因為若是一個貪圖權勢,花言巧語的人,根本就不會自曝其短,自愿放棄擢升。
楊翼飛怕因自己不懂行軍打仗而累及三軍,導致大秦吃敗仗,這便表示他的確是真心實意效忠大秦,一切為大秦著想,這樣的將領,君王又有什么理由不信任?
楊翼飛連升三級,蒙毅與李信則是各升兩級,蒙毅為大庶長,李信為駟車庶長,南宮彥及其他軍侯以上級別將領,全都爵升一級,其他人則是按軍功各有封賞。
蒙毅心下暗自高興,他兄長蒙恬是關內侯,如今,他只比兄長低一級了,若再有機會立下軍功,他便能趕上兄長,甚至超越兄長,比他先到徹侯之位。
蒙毅打小就十分崇拜自家兄長,既以他為偶像、榜樣,又以他為追趕目標,相信他爵升關內侯時,兄長也一定會為他高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