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迫,楊塵當即吩咐他們開始在官道兩側布置伏擊陣地。
這個陣地的選擇也非常有意思,不是在朗山以北,剛進入朗山的隘口位置。
更不是朗山腹地,那些之前就被第二戰區中央集團軍構筑成防御陣地的險要之地。
而是朗山以南,500米外的一處小丘陵地帶,這里廣義上還屬于朗山,狹義上其實已經不是。
之所以放棄那些絕佳的防御險地,而選擇這么一片平平無奇小土丘。
其實楊塵也是有著屬于他自己的打算。
那就是險地,日軍必然會提高警惕心,適合打阻擊,卻不適合打伏擊。
所謂伏擊,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出了朗山,放眼望去幾乎一覽無余,小小土坡,鬼子們定然不會放在心上;如此,鬼子們的警惕心也必然會放松下來。
地雷,和炸藥包等爆炸物品,楊塵早已經準備完畢,此刻正親自帶領戰士們,在官道及其兩側的草叢中開始挖坑埋放。
選擇這里伏擊鬼子,看似冒險,其實也是有些迫不得已。
因為楊塵知道,他雖然擋住了中路的鬼子追兵,但左右兩翼的鬼子追兵無人抵擋,肯定會以勢如破竹之勢,殺向忻口。
因此,為了快速解決中路的鬼子追兵,盡可能削弱日軍實力,然后回防忻口。
楊塵不得已,只能采取這種較為冒險的伏擊戰。
否則,他大可在朗山之中最為險要的位置設防。
以虎賁團強大的火力配置,除非鬼子能派遣一個師團以上的追兵,不然只是一個旅團或者聯隊的話,攔住他們不要太輕松。
而現在沒有了險要的地理優勢,為了快速結束戰斗,回防忻口;楊塵自然要充分利用這些炸藥,給予鬼子足夠的殺傷,然后再配合虎賁團的強大輕重火力,才能一舉鎖定勝局。
作為急行軍,警衛團這一次雖沒有攜帶野炮,但卻是在鬼子陣地之上繳獲了不少。
此番足足搬運過來了10余門九二式步兵炮,放置于距離官道500外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之上。
另外,虎賁團將士手中拿的,清一色的自動武器,高加強版八一扛。
還有不少高級加強版捷克式輕機槍,和30余挺高級加強版火神加特林。
虎賁團六個營,1500余名將士,南懷化一戰,陣亡200余人,此刻依舊還有1300余名將士。
其中火神加特林30余挺,實戰射速打個折扣,就算它3000發每分鐘;捷克式100余,實戰射速算它500發每分鐘;1100多支八一扛,實戰射速算它300發每分鐘。
這是什么概念?
如果虎賁團1300余名將士火力全力,每分鐘所射出的子彈將會超過470000多發。
就算去掉更換彈匣的時間,將火力再打個對折,虎賁團眾將士每分鐘所射出的子彈也會超過230000多發。
如果戰斗持續5分鐘,那就是1100000多發子彈,火力之密集程度,簡直已經無法用數字和言語來形容。
恐怖如斯!真正的恐怖如斯!
也就是楊塵擁有系統,能夠維持這么大的彈藥消耗。
若換成八路軍,就算給他們這么好的武器裝備,他們也絕對消耗不起!
如此強大的火力,再加上各種地雷,炸藥包的組合殺傷。
小鬼子別說來個三五千,就是來個七八千也根本不足為懼。
“不管小鬼子來多少,都必要讓其有來無回!以祭奠那些以身殉國的英靈之忠魂,和振我華夏之軍威!”楊塵在心里暗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