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是按照中央軍的最高配置來。
太原城城內各大軍需倉庫,囤積的各種戰略物資,幾乎全都優先供應給楊塵的虎賁團挑選使用。
其實,楊塵是完全看不上這些武器裝備。
但這時候,他總不能拒絕傅宜生的好意吧?
如果不領取武器,以后突然憑空多出來,他也不好解釋不是?
為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些流程,楊塵自然也得走一遍。
再者,這些武器,他虎賁團雖然看不上用,但是可以贊助給八路軍啊。
在楊塵招募新兵重組部隊期間,傅宜生等人也曾提議,從其他一些雜牌部隊中抽調一定比例的老兵,再從晉綏軍各部抽調一部分骨干軍官,補充到虎賁團師。
以幫助楊塵盡快的把部隊整合好,形成戰斗力。
如果是其他人,或許就同意了傅宜生的提議;因為這樣,的確可以讓一支新組建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戰斗力。
有老兵當骨干,新兵們很快就能在他們的帶領下投入戰斗,在經過幾次實戰洗禮,新兵也就慢慢變成了老兵。
省時又省力!
但是楊塵熟知接下來的歷史走向,雖然因為他的橫空出世,在山西戰場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但整體上卻未能改變這場戰爭的歷史走向和其原有軌跡,就比如現在,日軍依舊會繼續進攻太原,只是他們為此付出了更大的傷亡代價。
而這對于整個小日本的戰爭潛力來說,還只是九牛一毛。
要想戰勝小日本,贏得最終的勝利,虎賁團依舊任重而道遠。
至少以虎賁團現在是實力,是不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
既然太原保衛戰已經無法避免,那按照歷史走向,傅宜生等一干高級將官,必定還會在戰況危急時,棄軍逃跑。
而傅宜生所調集過來的那批老兵和骨干軍官,到時也多半會跟著逃跑,甚至影響到虎賁團的整體士氣。
所以,為了防止這些突發意外,楊塵必須要擁有一支完全效忠自己,為自己人格魅力所折服,對自己令行禁止,奉若軍魂的部隊。
所以,他不要任何其他部隊調過來的補充兵,全靠自己招募新兵。
尤其楊塵之前不惜耗費精神力、動用崇拜值所喊出的那些口號,就是專門為了號召太原城的知識青年踴躍入伍,報國參軍。
因為知識青年們大多比較愛國,他們思想進步,明白大是大非,胸懷滿腔報國熱血,在楊塵這樣的民族英雄帶領下,才能完全爆發出中**人該有的血性!
而且,知識青年有學問,接受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學習起戰爭知識來,也遠比目不識丁的普通人要快得多。
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比如楊塵使用的先進戰術,可能和他們隨便講解下,他們就能很快理解。
而目不識丁的普通人,除了少數頭腦聰明者外,大多都是榆木疙瘩,甚至一個隊列都要體罰打罵,練習許久才能掌握。
這也是各**隊為什么要招收知識青年進入軍官學校的原因,為的就是為部隊培養出具有知識水平的中基層軍官。
然后有他們作為骨干帶領,一支由絕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組成的,部隊才能發揮出一定的戰斗力。
進而再在實戰中不斷錘煉,最終成為一支精銳之師。
而楊塵這次招募的5000人中,知識青年超過百分之四十,幾乎一半。
這意味著,只要這支部隊成長起來,它的潛力是巨大的!。
而且別忘了,虎賁團本身就還有超過900余名老兵,有他們的帶領和訓練,只要經過幾場實戰下來,這些新兵便也能完全蛻變成戰無不勝的百戰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