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各位,可是南陽府來的捕衛大人?”
韓成吉一行十四人,在峽口鎮碼頭靠岸后,立馬有吳江縣的捕快過來詢問。
“沒錯,本捕韓成吉,這一行的領隊,多謝吳江縣的同僚,為我們提供珍貴的線索,不知這位捕頭如何稱呼?”韓成吉表明身份,同時向對方表示感謝。
“見過韓捕頭,見過各位南陽府的同僚,在下吳江縣總捕頭吳秋。”對方抱拳行禮,表明自己的身份。
“韓捕頭與各位,現在是什么安排,是否到鎮里歇息一陣?”吳秋試探性的詢問。
“不用麻煩,案情為重,勞煩吳捕頭帶我們去看看那竹排,還有最先撿到竹排的漁民。”韓成吉揮手說道。
一般上級機構的官員,到下級區域辦案,招待一番都很正常,巡捕體系同樣屬于官府體制。
不過韓成吉不喜歡那一套,從未接受什么地方招待,更別說現在案情緊急。
“那行,為了不破壞線索,竹排留在原地,那漁民同樣在那邊,吳某這便帶路過去。”吳秋立馬點頭安排起來。
準備招待一番,主要還是習慣的禮節,但韓成吉一行來自南陽府,他吳秋所在的吳江縣,乃是江寧府轄區,平常沒什么直接往來,只要不得罪就行,沒必要過于巴結。
碼頭向下游幾百米,有一條小河匯入平江,在河口處形成一個回水灣。
撿到竹排那個漁民,主要活動在這一帶,住宅就在岸邊不遠,世代都是漁民,據查沒什么問題。
“這就是那個竹排,符合平江縣那邊傳來的可疑線索。”帶路來到河口邊,能看到竹排的地方,吳秋便出聲介紹道。
韓成吉看到竹排后,快步上前仔細觀察起來。
一丈寬、五丈長的竹排,這個形狀很不正常,比較不協調,不利于劃行和調整方向。
按正常比例,一丈寬的竹排,最多兩丈五的長度。
何況竹子沒那么長,五丈長的竹排還必須拼接。
在正常情況下,不會造出這種竹排,只有在狹長河段航行,又要有著足夠的運力,才需要這樣的竹排。
“老伯,你是在什么地方,撿到這個竹排的?”觀察一陣后,韓成吉開始向那漁民詢問。
“回大人的話,小民四天前去江里打魚,在上游差不多一公里的地方,發現這個比較完好的竹排,想著可能有些用處,便拖著帶了回來。”那漁民略顯拘謹的回答。
不過這些問題,早已被吳秋粗略的問過一次,他倒是回答得比較順暢。
“上游一公里的地方?是那個平江拐彎的灘涂區域嗎?”
韓成吉估摸著距離,想到了漁民所說的地方,他們一行從上游下來,得知線索后加速趕來,同樣留意著沿途地形,只是沒上岸探查而已。
“沒錯,就是那個地方,那里水流比較平緩,但拐彎前有一定落差,應該是竹排無人劃行,被沖到灘涂上擱淺,所以停在了那里。”漁民點頭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