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龍速度太快,手里長劍已揮成殘影,又在三個角度轉換,姜開山找不到破解節點。
但手里長劍的攻擊,所達到的距離有限,姜開山快速后退,便脫離攻擊距離,鄭元龍要繼續追擊,步法才是關鍵。
這個時候,姜開山攻擊下盤,大板斧橫掃一片,逼停鄭元龍的攻擊。
釋放出來的元力斧刃,落在地面劃出一條長裂縫,足有一尺寬度,碎石與泥土飛濺。
鄭元龍被逼退后,姜開山橫掃之后,又是大跨步踏出,掃到右前側的大板斧,由于站位的變換,從右后側拖起發力,甩過頭頂猛劈出去。
“咔嗤!”鄭元龍來不及躲閃,只能先舉起長劍抵擋。
兩者兵器碰撞,對姜開山的大板斧有所阻擋,減緩下劈的速度,鄭元龍才險之又險的躲開。
在躲開后,按凝元期與煉體期的戰斗思維,多半都是繼續閃躲,拉開一段安全距離。
但鄭元龍貼著斧刃躲開,便不再繼續退讓,剛抵擋斧刃的長劍收回,換一個角度刺向姜開山手臂。
不得不說,在變招速度這方面,鄭元龍確實占有明顯優勢。
姜開山五次攻擊的時間,鄭元龍至少能出六次攻擊,要比姜開山快百分之二十左右。
但面對姜開山勢大力沉的攻擊招式,鄭元龍每次都能躲閃,或者是抵擋加躲閃,完全擋住會很吃力。
姜開山迎接鄭元龍的攻擊,基本都是憑力量擋住。
兩人各有所長,綜合戰力勢均力敵,戰斗起來難分高低,打得難分難解,短時間看不出什么。
結束試探階段,在真正的戰斗展開后,姜開山與鄭元龍兩人,都是全神貫注應對著對手的招式,尋找對手的破綻發起攻擊,都沒有分心他想,更無言語交鋒的閑暇。
“刷!”
“咻!”大板斧揮動,長劍刺出的招式,都是破空帶出音爆,把速度展現到極致。
“咔嗤!”
“轟隆!”兵器的碰撞,發出刺耳的金鐵聲,攻擊招式被躲開后,元力大招落在地面,造成巨大的破壞力,響動震耳,塵土飛揚。
“兩位真元期對戰,都是謹慎到極致,沒有一點托大的行為。”
“每一次進攻的招式,都已想好后續臨變的應對,更是扎根地面,隨時都有借力點,不至于騰空后露出破綻!”韓成吉暗自分析著,觀摩真元期大戰,讓他產生了很多啟發。
從煉體期巔峰,機緣得到梯云縱這門身法,且在修煉成功后,凌空對敵這一點,便是他的一大優勢。
可那主要是凝元期對手,全都不能御空,很難破解來自半空的攻擊,更無法追擊拉升高度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