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劫匪控制了四名銀行職員,與警方僵持了130個小時后,放棄犯罪,釋放人質,而那四名職員絲毫不怪罪綁匪,在法庭上為綁匪說話,其中一名職員還在綁匪服刑期間,與綁匪結了婚。
這件事報道出來后,引發了一些研究者的興趣,根據調查,集中營的囚犯、戰俘都有可能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又被稱之為人質情節,簡單來說,就是受害者不僅不責怪加害者,反過來對加害者產生好感、依賴、崇拜等情緒,甚至幫助加害者,還把解救者當成敵人。
在面對挫折時,人類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會將不良刺激轉化為良性刺激,用來度過難關。
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有合理化、壓抑、選擇性遺忘等,上次毛利蘭失憶就是心理防御機制讓她選擇性遺忘,而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就是‘合理化’的表現。
受害者為了避免更大的心理痛苦,反復告訴自己這不是最悲慘的,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就會降低,而如果再得到一些認為是‘對自己好’的小恩小惠,就會加強合理化心理,再加上人類本能崇拜強者、心理被動、隔離等因素,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產生有一定的條件:
1:人質真正感覺到加害者會威脅到自己存活,籠罩在不安中。
2:在遭受挾持的過程中,人質感受到加害者給予的好或是恩惠。
3:與外界隔離,得不到外界的信息,只能接受加害者的單一看法。
4:人質堅信自己無法逃脫。
這么看的話,浦生彩香確實處于隔離、會威脅身心安全、令她恐懼不安且無法逃脫的環境,應該也感受到了‘恩惠’,明眼可見,她自身的處境跟其他人不一樣。
而情感上容易依賴他人、容易被感動的人,更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在0331號接受訓練的其他人都是成年人,心理極端偏執,完全無法以正常人的心理去考慮,所以之前都沒有過類似的例子。
但浦生彩香本身是個半大孩子,從那些故意叛逆的經歷來看,很在意自己親人的感受,也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關心。
如果自身冷漠,那也就不會選擇用叛逆來試探、企圖獲取關懷,而是直接漠視,就像原意識體后期的狀態一樣。
他之前就是發現浦生彩香張揚肆意之下的本性,才覺得那姑娘不適合組織,沒想到情況有了一些變化。
他可以肯定,一開始浦生彩香想加入組織,絕對不是因為對他有什么不一樣的感情,對他只是好奇,由于性格原因才一直纏著他說話,那姑娘只是覺得‘很酷’,有‘繼續用叛逆報復母親和養父’的心思,也自信自己能應付,才嚷嚷著加入組織。
剛到0331號訓練基地的時候,浦生彩香也嚷著要見他,那只是因為到了陌生環境,又發現有人嚴密看管后,想要通過面見一個認識、接觸過的人來緩解心里的不安。
等浦生彩香親眼目睹別人死亡,心里對恐懼的承受底線應該已經被沖破了,那個時候,浦生彩香沒有再想著聯系他,只有一個心思——
逃!
在嘗試逃跑失敗、被騙、見證過‘狩獵測試’的殘酷后,浦生彩香大概是絕望了,不再覺得自己能逃脫。
而那個時候,他出面讓浦生彩香換到其他樓層住,讓浦生彩香暫時脫離比較壓抑的環境,又答應讓浦生彩香出去上學,為了浦生彩香面見倉橋建一前、養好逃跑時留下的傷,還讓負責人給浦生彩香送了瓶外傷藥。
也就是在他們離開0331號、‘抓老鼠’行動結束后,浦生彩香才開始頻繁提出要見他,但又沒什么非得見面的理由。
浦生彩香顯露出的那種依賴感很不正常,他們兩人之間的接觸,遠達不到浦生彩香最多隔天就想見到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