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冷喝道:“憑他是大唐子民!一日為唐人,永世為唐人。”
程知節腦子一熱,沒好氣的道:“咱們剛剛和人打過一架,侯統領可莫要太過于想得美。”
侯君集大怒,指著他道:“程咬金,你什么意思?為何處處與周謹言說話?”
怒氣之下,居然連程知節之前的名字都叫了出來。
程知節也惱怒萬分,罵道:“候小兒,你是想讓我大唐陷入火坑不成?既然要想和好,就得拿出誠意。拿不出誠意,別人為何要和好?”
他一轉頭,“看你說話如此有底氣,想必也有擊敗西海城的辦法,還請你說說看。”
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來,侯君集哪里還說得出話。
其實大家都明白。
只是沒有說破。
如今是大唐想要和周謹言和好,并且謀取他的武器。
若是不給像樣的好處,別人為什么答應?
圖你大唐香?
還是怕你大唐會打他?
要知道,人家反過來打你,你可能都打不過。
這個時候還惜爵,顯然不對。
只是大唐沒有份異姓王的歷史,要是封公......以自己的年紀,似乎非常不合適。
豈不是和他們這些人平起平坐?
這么一比較下,很多人都只能閉嘴了。
李世民不是不想說話。
他是確定不了。
正如眾人所言,大唐還沒有封異姓王的歷史。
封周謹言為王,顯然不符合各方利益。
他李世民心里也不舒服。
國公的話,那比他老子的爵位還高........
再低的話,如何能讓周謹言心甘情愿的把武器技術交出來?
問題就出在這。
大唐沒有辦法強硬的去要求,反而是有求于人。
眼見吵來吵去,也沒有個答案,李世民只好宣布散會。
關于如何和周謹言確定關系事情,李世民先后在朝會上,私下,分別找人討論,半個月過去了,依舊沒任何結論。
直到一個消息傳來。
這日,大唐正在早朝。
忽然一個內侍,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
然后把一封信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開信封,很快眉頭皺了起來,臉色十分精彩。
一眾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好奇,什么消息,讓陛下這副表情。
李世民終于看完了。
他把信封交給內侍,然后閉上了眼睛。
內侍恭敬的接過信件,上前幾步,大聲道:“適才接到緊急信件,女兒國以三千女子大軍,與前些日子攻破了吐蕃王城邏些,敗吐蕃六十萬大軍,已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生擒。”
在場的文武百官,頓時嘩啦一聲喧囂起來。
很多人并沒有把這件事情看在眼里,更直觀的印象是,他們覺得女兒國最終應該會被吐蕃擊敗。
她們再厲害,也只能說是精銳。
但也僅僅如此。
可誰都能想到,她們居然真的打敗了,一個都快能與大唐扳扳手腕的吐蕃了。
三千打敗別人六十萬大軍。
怎么聽都像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