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晉級小組平均分到兩個半場,一個半場六組,落寒他們被分在下半場。
下午兩點,落寒第一個上臺,打開提前準備好的ppt,別上麥克風。
“各位評委老師老師好,我是來自西北省梨城四中的落寒,我這次的參賽作品是一款可以下圍棋的機器人系統,目前系統的圍棋水平已提升至專業四段。”
雖然早已看過落寒提供的系統,但是當他真正說出這款系統下棋水平的時候,臺下的評委都倒吸一口冷氣,有的還表示懷疑,并不相信。
之前他們都覺這款系統能有圍棋業余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竟然達到了專業五段。
這可不是什么五子棋,跳棋之類的簡單棋類,而是繁雜無比的圍棋,光是棋譜就有幾十萬種,再加上其排列組合,變換無比復雜。
博雅也有相關的課題組,不過制作出來的成品都沒有這么高的水平。
底下一個帶著眼鏡,四十多歲頭有禿的評委,立刻激動的站起來,出聲打斷道:“這個系統是獨立制作的么?你是采用什么了設計原理?
在沒有外界的資源的幫助下,你如何搜集到大量棋譜,提升其圍棋水平的。”
在看到落寒的系統比自己目前研究的高端許多后,這位評委根本沒辦法控制住自己按照流程等待落寒講解完場后在發問。
因此他直接不顧現場答辯規則,直接打斷落寒的講述,迫切的希望得到答案。
出聲破壞流程的是張衛國,其他評委都面面相覷。
這個老張本來就是個技術癡,他還是研究智能系統這塊的,如今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伙子,在自己浸淫二十多年擅長的方面超越了自己,由不得他不激動。
就跟有個五六歲的小孩,到你面前輕而易舉的解決了你數十年都沒有解決的難題。
其他評委換位思考,要是換做是自己,估計也會和他一樣,甚至更加激動。
哪管的了什么大會流程,所以其他評委都默契的沒有阻止他的發問。
張衛國以為落寒和他們采取了一樣的設計原理,博雅他們設計的系統包含了“策略網絡”“快速落子”和“價值網絡”。整個機器人包含了兩個大腦,“落子選擇器”和“棋局評估器”。
一個四人小組,尤其是其他四人還在打醬油的情況下,落寒想要通過記錄棋譜來提升系統的水平顯然是不可能。
“呃......”落寒有點懵,這才剛講一句話就被評委提問了,還這么激動,有點想要沖上臺來的樣子,這什么情況?
還是會長看出來落寒的的疑問,開口到:“衛國,你先坐下,你看你都嚇住這位同學了。
我要是沒記錯,這位同學是叫落寒吧,我們就跳過之前的階段,直接開始答辯吧!
我們都比較想知道你的設計原理。”
臺下的正在等待上臺的其他小組都難以置信。
臺下的評委都是什么人,至少都是博雅的副教授,現在他們都不知道落寒圍棋機器人系統的設計原理。
他們不知道落寒這個系統所代表的含義,不代表這些在行業內研究幾十年的評委們不知道。
如果這個系統真的如落寒所說,那它就象征著計算機技術已進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術時代(新IT時代),其特征就是大數據、大計算、大決策,三位一體。
它的智慧正在接近人類。
“對不起,小同學,你繼續講,我有點激動了。”張衛國此時也反應過來了,訕訕一笑對落寒道了個歉坐下來了。
落寒一看,既然評委們都這么說了,他索性就放棄了之前準備的演講稿,直接回答起問題來。
“我設計的這款系統是基于神經網絡原理,與目前世面上機器人系統最大的區別就是,它不再需要人類數據。
也就是說,它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人類棋譜。它使用新的強化學習方法,讓自己變成了老師。”
看著臺下的評委都露出一股思索的表情,落寒繼續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