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老人爭論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對方還在為你考慮的時候,張仲也只得答道。
“唯。”
老人還是不太放心,再次強調到。“夫勇將,臨敵者前,撤退者后,破陣斬將,沖軍奪營。”
“此皆百死之責也。”
“將有破軍潰圍之勇,親兵奈何?”
張仲想了想,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他能殺出去,小兵能嗎?
“叔公良言,仲謹記于心。”
回答完了之后,張仲卻猛然間想起一件事,如果主將被猛將陣戰了咋辦?
就像騎都尉被更猛的猛將干掉了那種。
想到就問,自己的叔公,也沒必要客氣。“若主將死,而親兵存者?”
老者正了臉色,嚴肅的說道。“軍法有言,主將死而親兵存者,盡殺之。”
“汝要記住。”
“國辱,則死將,將辱,則死兵,此為兵之道也。”
張仲微微一愣,他倒是沒有想到,這時候的秦國,都已經開始對小兵宣揚愛國思想了。
“唯。”
老者看著張仲的臉色,想了想,還是再次強調到。“若汝為親兵,主將必死于汝之后,如此,汝家人尚有爵位賞賜。”
“若主將先死,則汝死,并削爵,家人亦不得安。”
這軍法,夠可以啊!
從根源處斷絕了親兵不用命死戰的心。
張仲想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想到漏洞,這種做法,幾乎只要是有家庭的,便不可能不怕。
眼見老者雙目愈發凌厲,張仲急忙掐斷腦海中找bug的念頭,正色答道。“唯。”
老人臉色緩和了下來,他看著張仲的臉,嘆息一聲說道。“吾秦國,沒有覆軍死將的傳統,便是戰敗,主將與親兵也少有死者。”
“聽南郡之兵言,南面的楚國,若覆軍,則將自刎于戰場。”
“親衛,盡自戮之。”
張仲:..........
不過念頭一動,張仲就想起了某個身經大小七十余戰,從未敗北,而一旦敗了,就烏江自刎的猛人。
張仲原以為,他是因為覺得對不起江東父老,方才自刎于烏江的。
沒想到,還不僅僅如此。
聽老者所言,這自刎,在楚國,貌似還是一種傳統。
所以問題來了,那個猛人自刎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覺得對不起江東父老,還是因為面子?
拋開腦海中有的沒的,張仲說道。“竟有如此?”
老者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兵戰之事,豈有常勝不敗之理,便是王龁將軍........”
說到這里,老者突然停下了,好一會兒,都不曾再開口。
張仲其實知道他想說什么,長平之戰后,王龁再擊趙國,為趙魏聯軍所敗。
喪師辱國。
但讓一個老兵去說自己老領導的敗績,也確實有些為難。
ps:今天加班晚了些,抱歉哦。
感謝每天投票的大大,也感謝十位將每個月只有三次的投資機會,給我的大大。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