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南山山腳下,一個穿著破舊衣衫的大漢,如同鄉下莊稼漢似的,和一個穿著粗布大褂、頭上纏著一塊青布包頭的少年走在山道上。
少年這時忍不住道:“郭伯伯,這地方倒是有點像我們桃花島。”
只見沿途岡巒回繞,松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
原來這少年正是楊過,那大漢正是名滿天下的大俠郭靖。
郭靖聞言,不禁憮然有感,道:“過兒,此去終南山不遠,你在全真教下好好學藝,數年之后,我再來接你回桃花島。”
郭靖看著楊過,心中有些愧疚。當年楊康出了中都,卻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身世的轉變,流浪江湖,倒是也闖出了些許名頭,可是在蒙古攻金時,楊康為了救完顏洪烈,最后死在千軍萬馬中。而那時楊康卻是不知穆念慈已懷有身孕,等楊康身亡消息傳到牛家村,正在坐月子的穆念慈心中悲傷,留下了病根,楊鐵心夫婦年老滄桑,白頭發人送黑頭發人,傷心過度,沒一年就相繼病逝。
穆念慈不想繼續呆在牛家村,便帶著楊過前往了嘉興。郭靖得知事情后擔心穆念慈母子,曾多次打聽卻未曾得到消息。幾個月前,郭靖和黃蓉得到求援信,前往嘉興要去救陸家莊莊主,剛好碰到楊過,認出楊過,只是那時才得知穆念慈已經去世多年,楊過成了街頭混混。
心疼不已的郭靖帶著楊過回到桃花島,沒想到楊過與武家兄弟不和,江南七怪又怨楊康認賊作父,不待見楊過。最后沒辦法,郭靖便帶著楊過離開桃花島,前來全真教拜師。
不多時,二人到了一顆松樹下,郭靖與楊過二人坐在石凳上休息一下,一轉頭,郭靖忽見松后一塊石碑,長草遮掩,露出‘長春二字’,郭靖心中一動,走過去拂草看時,碑上刻的卻是長春子丘處機的一首詩,詩云: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一物細瑣枉勞形。安得大千復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郭靖見了此詩,想起十余年前蒙古大漠中種種情事,撫著石碑呆呆不語,待想起與丘處機相見在即,心中又自欣喜。
楊過道:“郭伯伯,這碑上寫著些甚么?”
郭靖道:“那是你丘祖師做的詩。他老人家見世人多災多難,感到十分難過。”當下將詩中含義解釋了一遍,道:“丘真人武功固然卓絕,這一番愛護萬民的心腸更是教人欽佩。你父親是丘祖師當年得意的弟子。丘祖師瞧在你父面上,定會好好待你。你用心學藝,將來必有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