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道奇,為了還慈航靜齋的人情,這次行走天下,以望氣術尋找潛龍,好讓慈航靜齋可以替天擇主,令慈航靜齋可以在這次天下大亂中某得最大利益。
這次聽聞李閥二公子大婚,這李閥為天下四大閥,勢力遍布北方各地,如果天下大亂,李閥無疑會成為一股重要力量,所以寧道奇就來太原,想見見李閥諸位公子。
沒想到李閥三公子唐漢修為渾圓,離大宗師也不過是一步之遙,又是全真道士,寧道奇自然也不好再將目光放在李閥身上,不過卻想著,若是天下大亂,背后有唐漢這么一個大高手,李閥無疑是最具統一天下的勢力,再不濟,也可割據一方,成就一方諸侯,如同嶺南的宋閥一般。
其實,寧道奇對于天下是太平還是大亂并不怎么在意,在他看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極而衰,大亂后必有大治,此乃天地至理,正常不過。
而且天下大亂,無疑會大亂格局,到時候儒門勢必遭到重創,就可以給其他門派機會。
在漢武帝時代,武帝劉徹采用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門列為天下正統。
要知道在武帝獨尊儒術之前,漢朝可是尊崇黃老之術,道門把持朝綱,當初道門把持朝綱時,推崇無為而治,自然不會去打壓儒門和其他諸子百家。可是儒門把持朝綱后,偏偏儒門偏偏他們自視甚高,將其余百家學說斥之為邪魔外道,大力打壓,甚至要趕盡殺絕。
當時淪為在野派的諸子門人死傷慘重,好多門派都斷了傳承,那個時代可說是百家學說的末日。
便是道門也不例外,也是損失慘重,所以道門和其他諸子百家都極為痛恨儒家,只是道門本就講究無為而治,不爭而爭,所以雖然心中痛恨,卻也干脆,直接出世修行,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道門盤踞一座座名山大川,修建道觀。
當年道門休養生息二百余年,實力恢復巔峰,于是當時道門大宗師張角、張寶、張梁建立太平道,傳播道義,積累二十余年,于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號角響徹九州大地,黃巾軍席卷天下,幾乎差點滅亡漢朝。
可惜道門實力終究比不上把持朝綱二百余年的儒門,最后不敵,黃巾軍被平定,道門實力大損,不得不重新遠遁山川,重新積累實力。
唐漢和寧道奇在‘邪王’石之軒離去后,在溪邊坐而論道,也讓唐漢了解了道門的前塵往事以及當今道門的狀況。
自從漢朝建立后,先后經歷了‘七王之亂’、‘王莽篡漢’等大亂,到了東漢末年更是有黃巾大亂、諸侯廝殺以及三國鼎足而立,可以說自從東漢末年到了隋朝建立,九州大地基本上處于戰亂狀態,期間也不知道遺失了多少道家典籍,不知道有多少道門流派湮滅。
從隋到唐,更是如此。
唐漢雖說精通道門學說,可是終究不全,此次與寧道奇論道,卻是讓唐漢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只覺得自己以往所悟終究有些以偏概全。
而唐漢的道,也是讓寧道奇眼睛一亮,只覺得唐漢當真不是一位將軍,而是修道多年的老道,道法精深。
當然,受益最多的還是唐漢,寧道奇是天下大宗師,不僅僅對于道門了解,對于佛門也是了解,對于魔門更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