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甲是一堆鋼鐵和電子元件組成的機器,在深海中,最重要就是防海水滲透,這不同于潛艇和船只,因為機甲和海水的接觸面更復雜,完全不同于船底和潛艇接觸面的平滑式設計。
以前的機甲作戰,只是在淺海區,只要保證機甲下半身不滲水就行,對于武器方面的滲水設計則略顯不足。
比如【厚土】等機甲,如果泡在海水里,還能發射導彈嗎?
只怕當導彈炮口剛打開,海水就滲進去了。
那些機甲的炮口都只是覆蓋了一層簡單的鐵質外殼,用于意外滲水用的,根本不可能在水里開炮。
所以設計員在這方面改成了魚雷發射裝置。
二,海水壓強。
深海之中,第二問題就是壓強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用超合金解決,無外乎將機甲外殼加厚。
所以設計員們針對這兩點,對深海機甲做出了設計,只是聽著簡單,設計上卻有點困難。
但無論如何設計,都超脫不出這兩點之外。
針對林風的質問,設計員們很不服氣。
“難道深海機甲不應該這樣設計嗎?”
“不應該。”林風果斷給否定了。然后反問:
“你們知道深海中的魚類是怎么游動的嗎?”
眾人一頭霧水,“機甲和魚類有什么關系,機甲那么重,不可能游泳。”
林風搖搖頭,“那潛艇那么重,怎么能在海水中橫行無忌?”
“潛艇的設計曲面和機甲完全不同,它是根據魚類的外形設計的。”
“那我們為什么不根據魚類設計機甲?機甲外形使用平滑式,流線型設計,能很大程度上減小海水阻力,加快機甲在海水中的速度。”
所有設計員一愣,這么設計的機甲,那還是機甲?
十多年來,所有的機甲,都是人形機甲,根本沒有人考慮過將機甲設計成仿生物機甲,因為那樣對于駕駛員技術要求,就太高了。
畢竟機甲使用的是模擬系統,如果設計成仿生物機甲,難道要駕駛員駕駛的時候,趴在地上爬著走不成?
不等其他人提問,林風又自問自答。
“或許你們認為,這是在設計潛艇而不是機甲,但是潛艇有手有腳嗎,有機甲這么靈活嗎?”
“我們應該從海洋生物學的角度,來定義機甲的外形。”
還是有設計員提出質疑。“深海機甲總不能設計成大魚怪模樣吧,那駕駛員根本不適應操作。”
林風不以為意:“駕駛員現在不適應,不代表將來不適應,在機甲制造成功前,會有一段很長時間的窗口期,這段時間完全可以建造出機甲模型,駕駛員進行練習。”
“而且,我所謂的設計,并不是將機甲完全復制成大魚怪模樣,更趨近于人類游泳時的體態特征。”
“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這次設計的深海機甲,其主要目的不是和怪獸戰斗,而是要在怪獸眼皮子底下,炸了穿越口。”
“所以一切的設計,都是為速度服務的。”
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追求速度,林峰這個釋義讓大部分設計員點點頭,此時他們心中已經認可了林風說法,但還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太服氣。
“按照我們設計的機甲,或許速度慢一點,但是根本不怕海水阻力,這一代機甲也是用于深海作戰的一次實驗,不應該畏懼自然條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