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林風意識中,全智能的體現。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數據來源,比全智能更廣,它不但可以搜集各類公眾信息和**信息,還必須能通過自身神經傳感裝置,采集信息。
然后將采集到的信息,混合搜集到的信息,做出更加準確的反饋。
或許因為科幻電影的影響,人們的印象中,人工智能是不能思考的,它只會按照既定程序工作。而林風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沒有人類的五官感知等等。
如果人工智能擁有五官感知,擁有了大數據分析,擁有了成千上萬個人類的記憶體,它們也能學會思考。
當然,人工智能現階段是不可能的,先不說五官神經傳感器的研發,單單海量的數據處理,以現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就根本無法完成。
所以,林風研究對象,是全智能系統。
可是,想要研發出全智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處理器,超大數據儲存盤,還有**數據來源。
這三樣東西,是最為棘手的。
處理器自然不用多說,林風查看了《IT信息》雜志,雜志上稱,去年全球信息總儲量為是大數據儲存計量單位,數據存儲單位從小到大分別是每個單位進率是1024(2的10次方)。
1ZB約等于1.2乘以10的22次方個Byte。約等于10億TB。
或許這樣的數字沒有直觀概念,那么舉個例子。
如果將1ZB存入1TB硬盤中,1ZB就需要十億個硬盤,1TB硬盤標準重量是670克,十億個硬盤重量則是6.7億千克,合計六百七十萬噸。
目前運載了為56萬噸的諾克奈維斯號貨輪,1ZB的硬盤,需要12艘諾克奈維斯貨輪才能裝下。
則需要246艘諾克納維斯貨輪才能裝完。
想要處理這么大數量的數據,對處理器的要求更大,普通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是每秒一千萬次,想要用普通超級計算機來處理這些數據,至少需要十萬億秒,相當于1.15億天。
所以使用普通的超級計算機不可能,林峰想到了南海分部的銀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銀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2.1千萬億每秒,如果處理這些信息,可以將時間縮短到半天,雖然這個時間依然顯得很漫長,但對于普通超級計算機,已經是跨越式進步了。
儲存盤的問題,當然不可能選用普通盤,林風只能考慮使用云儲存的方式儲存,利用全世界的電腦幫著儲存資料,才能將這么龐大數據資料存住。
最后一個棘手的問題,是**信息的挖掘工作。
想要各個單位,各個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數據,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環太平洋防衛組織的秘密資料,能免費提供給林風?
完全不可能。
所以林風預想中,只能通過一些不太友好的手段,拿到這些資料。
比如化身黑客,網絡入侵.....
可是以林風現在的計算機水平,入侵大型單位的網絡都會失敗,更別提入侵那些軍事基地網絡。
鑒于此,林風現在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黑客知識,將自己的計算機技術,提高到世界頂級黑客的水準。
或者,超越世界頂級黑客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