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說說機甲的優點和缺點。”
“每一種事物,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沒有十全十美的,機甲也是一樣,機甲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
“機甲,是一種高效的,及時的轉換工具,它們能將化學能,迅速的轉化為物理動能。”
“機甲,是一門嚴謹的綜合性科學,正因為如此,所以它直觀的體現了一門科學存在的最大的缺點——沒有爆發力。”
“一個普通人,身體負重極限大約是體重兩倍,比如一個體重120公斤的人,他極限負重為240公斤。但是這只是常規極限,真正的極限,是難以想象的。
前幾年有一個新聞,某地地震,母親為了不讓樓板砸到自己的孩子,生生用身體撐起了幾噸重的樓板,這完全打破了常規極限的概念,更應該稱之為爆發力。
人有爆發力,如果平時的力量只有70,那么爆發起來完全可以達到100甚至一百多。可是機甲卻不存在爆發力,力量參數是100,那么在不改動機甲零件的基礎上,這個參數將永遠定格在100。”
“但是,這個缺點也可以看成是優點,正因為這種古板的參數,讓戰斗變得更加公式化,大大減少了可變因素.............”
這一段,林風闡述了機甲的各大優點和缺點,講的很詳細。
如果這些學生以后想要在機甲行業做出成績,必須要了解這些東西。
解答幾個學生提問后,公開課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接著,林風進入下一環節。
“感謝三位同學的提問,那么機甲的優點和缺點就先講到這兒,下面,我著重講一講機甲的前景。”
“機甲有什么前景?機甲的未來如何?想要讀懂機甲的未來,那么必須要對未來機甲的性能有一定的認知。”
“性能如何,直接決定前景如何。”
“性能,不單單包括機甲的體型和戰力,更囊括了機甲的各種功能。”
“有人覺得,機甲個頭越大,肯定就越強。雖然這種觀點和實際情況有所悖逆,但我個人,也秉持這種觀點。”
“可是,以現在的科學水平,卻很難實現150米以上機甲的建造。原因很多,我簡單列舉幾個。”
“第一點,駕駛員神經強度要求,如果制造一臺150米高的機甲,初步估計兩個駕駛員的神經強度值必須達到700左右才能駕駛,而目前頂尖駕駛員的神經強度值才500,這中間存在很大的數值空段。所以駕駛員這一關就限制了機甲的高度。
或許以后可以通過藥物等其他方式提升駕駛員神經強度,但目前來看,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第二點,機甲的運輸方式。機甲高度超過150米,重量通常會超過一萬噸,這種重量的機甲,運輸存在很大的難度。
前幾年環太平洋防衛組織的機甲,就是上萬噸,但事實證明,通過貨輪和火車皮的運輸方式,運輸速度極慢,而且運輸到位后,還必須重新組裝,很難在第一時間實現對怪獸作戰。
有人覺得可以用運輸機吊裝,目前最大的運輸機,是Y-20運輸機,能吊裝1500噸重量的貨物。一萬噸的機甲,需要八架運輸機就能吊裝。
但是,飛機吊裝,卻受天氣影響很大。怪獸入侵,卻不受天氣影響。”
第三,這種萬噸機甲對建筑的破壞很大,比如對路面的破壞。
舉個例子,一萬噸的機甲,那么走動的時候,對路面壓力則是一億N,而普通城市路面能承受的極限壓力只有100萬N,相當于機甲的重力,已經超過了路面承壓極限的一百倍。
用這種機甲和怪獸在城市中大戰,都不用怪獸出手,機甲行走時已經開始對城市產生破壞。
“所以!”林風一口氣說完三個原因,才拋出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認為,將來的機甲,必須具備飛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