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是十幾天過去了,張閑喬裝成窮書生的模樣,專心趕路。
他沿著縣城的官道走,以他的腳力,堪比騎馬,這十幾天走了一千多里,路上也太平無事,已經從南州轉入了西南州,途中穿過了好幾個郡,抵達了仙城山。
仙城山是大運王朝最大的一條山脈,群峰相連,山川險要,自古以來就方仙隱士們的居住地,道觀廟宇隨處可見,山澗云霧繚繞,猶如天上仙城,故曰仙城山。
太虛山就是位于仙城山脈的最高峰,乃是太清一脈的總壇。
不過太清派講究太上忘情,隱居世外,逍遙自在,不拘泥于世俗,派內傳承很是松散,連朝廷的敕封都找不到人受領,所以只冊封了太虛山的幾個道觀,以及傳說中的太清掌門沐道真。
張閑去太虛山,一是遠離世俗,避禍隱遁,二是想尋訪隱士仙人,求教道法修行。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自有機緣,已經得了道法,只差修練了。
他現在去太虛山,只想找個地方落腳,然后潛心修行,爭取早日抱丹入道。
進入了仙城山脈這一帶,道路變得很崎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高山,而在群山之間,有一條官道,可以通向太虛山腳下的天樞縣。
說來這條官道,也是大有來歷,前朝時期,乾帝沉迷方仙,為了來太虛山一游,勞民傷財,征集了三十萬役夫,耗費數年之久,方才開辟出這條官道,沿途經過七個縣城,以北斗七星命名,在山外設立一郡,名曰仙城郡。
張閑這會兒就前往仙城郡,從仙城郡進山,順便打聽一下太虛山的情況。
這一天,張閑沿著去仙城郡的官道,轉過一座山腳,只見前方有一個村莊,就在官道的旁邊,路口還一家客棧,他不由得一喜,加快了腳步。
這一帶太偏僻了,官道上連驛館都很少,難得這里有人煙。
客棧里還挺熱鬧的,有一隊馬幫正在歇氣喝茶,另外還有些旅客,以及一些官兵,站在路中擋道。
張閑略微疑惑,心想,這半途中,怎會有官兵堵路?
見到張閑走過來,一個官兵就上前著盤查,見張閑是個書生模樣,語氣也頗為有禮,問道:“這位小先生,請問如何稱呼,你是打哪兒來,往哪兒去,可有戶籍文牒?”
“哦。”張閑故作一臉恍然的樣子,像個書呆子似的,心思卻是轉得飛快,這丫的該不是追查他的吧,不過他都走出了這么遠,也不像是追捕他的。
他心思一動,隨口就說道:“小生姓張,名昊,字閑人,家住中州清河郡南山縣,前往太虛山求仙修道,不曾帶有身份文牒。”
戶籍文牒就是身份證明,由朝廷的戶部頒發,一般出門遠行都要帶在身上,朝廷會設關卡盤查,因為這關系著戶籍賦稅。
不過一般不會盤查,只有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會設關卡。
“呦!又是從中州來的啊。”
官兵一聽,倒是沒懷疑,經常有這樣的書生,看了神仙異志的書,就離家出走,來太虛山求仙問道,前幾天還有一個中州來的窮秀才,也就見慣不驚了。
“這位大哥有禮了,敢問是出什么事兒?”張閑拱手一禮,先摸一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