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可以預知后面一秒鐘的故事,溫亦謙都能推翻這個推論,可惜他不能!
……
這一次,似乎已經可以完整還原出所有的故事了。
原主父母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以至于原主自小智商障礙。
在一次車禍中,父母雙亡,原主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人格分裂,分裂出一個黑暗人格,這也就是原主。
至于本來的人格,似乎是由于車禍大腦受到撞擊的緣故,又或者由于人格分裂的緣故,智力恢復到正常人水準。
不過似乎是一直以來都性格如此,所以個性還是比較單純靦腆,甚至有點自閉。
這個人格,就不用多說了,正是溫亦謙。
在醫院被檢測出精神分裂后,溫亦謙便被送往精神病院,開始服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
然后,溫亦謙這個偏善良的人格,被藥物徹底壓制。
其實,按理來說,溫亦謙這個人格,才是主人格,原主那個才是分裂出來的黑暗人格。
為什么藥物反而會把主人格給壓制住呢?
可能性有兩種。
第一種可能,也許是原主這個人格太過于強勢,所以藥物只能對弱上很多的溫亦謙起到作用。
第二種可能,也許人格并沒有主次之分,藥物不能刻意針對某個人格。
不過不管怎么說,在之后的日子里,原主哪怕離開了精神病院,也應該一直在服用抑制精神疾病的藥物。
所以,溫亦謙這個人格,一直被藥物壓制,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就這樣過了幾年,這個時候的原主,似乎是已經漸漸找不到活著的樂趣了。
以他的能力,在這幾年里,基本上足夠把其他人一輩子都享受不到的東西享受一遍了。
不用奮斗、沒有目標,甚至就連想找一個有趣的對手,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這樣的生活,無疑是枯燥而又乏味的。
為了再找到些許活著的樂趣,原主有了一個突發奇想。
那就是把一直被壓制的溫亦謙人格釋放出來!
如果可以把這個人格,培養成一個能夠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
然后,再和自己斗智斗勇,這無疑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
故而,在那之后,原主停止服用精神病藥物。
沒想到,溫亦謙還真出來了。
不過溫亦謙這個人格,在腦海里被困了幾年,應該不是沉睡狀態,他興許也在那夢境中生活了幾年。
在夢境里,他是一個撲街寫手。
他寫了一本叫做“面具”的撲街書。
沒有大綱,設定極為粗糙,他無法確認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他故事的靈感,其實就來自于原主在現實當中的遭遇。
原主的記憶,零零散散的傳入腦中,夢境中的溫亦謙獲知后,以為那是靈感。
然后通過那些記憶,寫出了一本叫做“面具”的書。
這一切都太過于真實,以至于溫亦謙先入為主,下意識的把夢境中的一切,當成了現實。
由于原主停止了服用藥物,甚至提前丟掉了一切能證明他有精神分裂的證物,所以他才會一直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