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一邊行走,一邊四處張望,讓人見了就知道是初來乍到的新人,和塵在邊上隨意開了個玩笑,讓其表現不要如此好奇。
林照卻不以為意,依舊到處打量,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
太虛真人對兩位弟子的玩笑之語不做理會,只是領先疾行,似是有著心事。
一會兒功夫,三人出了山谷,太虛真人騰空飛起,林照與和塵亦隨之飛行,跟著太虛真人御空向前。
身在空中,遠近的景物才漸漸展開。
但見巍峨山峰無數,一個個拔地而起,翠綠遍布,靈松嬌嬈。
山峰布局錯落有致,間隔遙遠,似是按照某種特定的方位排列。
每座山峰都各具神氣,飛泉瀑布流動其間,水汽彌漫,憑添靈秀;
樓宇殿堂點綴其上,云纏霧鎖;
亭臺軒榭精致生輝,若隱若現;
時有修士御空飛縱,衣袂飄飄;偶有仙禽輕鳴,響徹于飛峰青冥之間。
抬頭遠遠望去,見青冥之上有一大六小七座浮空島,正遵循某種玄奧軌跡緩緩凌空挪移。
雖然只能看到其底部巖石,但偶爾也有光華閃爍,似是浮空島上殿宇的琉璃玉瓦在反射著陽光。
林照心中暗贊,好一處仙家福地,修行洞天。
踏入修行界十余年,林照在南域靈州也算游歷過一番。
初入修仙界時遠遠見識了清微宗的山門景象,可與神霄宗山門相比,相差何止云泥。
神霄宗號稱有三十六處天罡靈峰、七十二處地煞靈峰、三百六十五處周天靈峰、一百零八處黃牙靈峰。
皆是有著大小靈脈貫通其間,靈機充沛,利于修行。
剛剛傳送陣所在的山谷,正是位于七十二處地煞靈峰之間。
神霄三十六處天罡靈峰地下都是有著巨型靈脈,處于山門中央位置,是宗門內元神真一和返虛真仙所居;
七十二處地煞靈峰地下有著大型靈脈,在天罡靈峰的外圍,門中成丹期真人長老,以及真傳弟子等,皆是修建洞府于此;
三百六十五處周天靈峰地下有著中型靈脈,又在地煞靈峰的外圍。
其中分為兩百一十八處上等靈峰和一百四十七處下等靈峰。
上等靈峰有內門弟子在此修建洞府,下等靈府則是外門弟子所居。
另有一百零八處黃芽靈峰,圍繞三百六十五處周天靈峰周圍,地下蘊藏小型靈脈。上面居住著大量的儲備弟子。
除此之外,更外圍還有無數的小靈峰,也是有著微型靈脈在其內,混居著很多神霄宗下屬的家族,依附神霄宗的小勢力,以及大量凡人。
整個神霄宗的靈脈相互勾連,形成九條超等靈脈。
這些山峰也非是天然形成,而是當年神霄宗先輩祖師立派于此,以大神通搬山拿岳,再勾連挪移種種靈脈,一代代匯集,才有今日這般規模。
同時依照地勢,布置成“周天星斗神雷耀世大陣”,以御外敵,可謂古昆界一等一的修行福地。
當然,最外圍的小靈峰不在大陣的防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