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兩侍衛將呂不韋架了出去。
“報,稟太后,王后,太子,宮外武安君白起和商君商鞅求見。”一侍衛帶來的消息又在這剛剛平靜的大殿濺起了風浪。
“怎么會,他們兩位不是早也不過問朝中之事了嗎?”
“看來是個不平靜的晚上啊!”
“他二人一起前來定有大事。”
“莫非宮外除了什么我等不知的大事?”
各大臣議論紛紛。
“秦王登基他們都不曾踏出府門半步,今天怎么會來王宮,真實令人費解。”蒙驁在心里疑惑的想到。
華陽夫人也是驚訝不已,武安君白起那可是秦國戰神,在軍方的地位哪怕是如今的上將軍蒙驁也動搖不了。更別說商君商鞅,商鞅不曾變法之時,秦國同其余六國一般,百姓沒有出頭之日。
商鞅變法其中一條便是給了秦國百姓通往上層社會的道路,那就是獎勵軍功,以軍功來獲得地位,只要你有能力封侯拜相不是問題。秦國能有這么強大的實力,可以說商鞅有三層的功勞,商鞅對秦國百姓的影響沒有誰能質疑。
楞神之后,華陽太后對殿外的侍衛道:“傳!”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身著樸素衣袍,在一侍衛的攙扶下緩慢的走著,雖已年老體弱,步伐卻仍然很穩健。
老人旁邊是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穿白衣,面容冷峻,不魁梧的身材卻充滿了力量。
“見過太后,王后,太子殿下。”兩人進去大殿便依法行禮。
“不知武安君會同商君前來有何要事?”華陽夫人問道。
“我等聽聞上將軍領兵包圍丞相府,抓了很多人,擔心宮中出了什么變故,就和武安君前來看看,不曾想王上已去,呂不韋大逆不道謀害我大秦兩王,真乃我大秦之傷。”商鞅似乎是真的為秦王歸天而傷心的說道。
華陽夫人雖然不相信商鞅所言,但也沒有理由不讓他們留在此處。
對著老內使道:“哀家來時在門外聽到你欲宣秦王遺詔,此時不宣要待何時。”
“諾”老內使也是雙手發抖,因遺詔上的呂不韋已經被太后關去天牢,若按遺詔宣出大秦必將群龍無首。
當老內使內心正糾結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對華陽夫人行禮道:“稟太后:按秦國法度,太子不到及冠之年不得親政。但,今時不同往日,呂不韋居心叵測也被太后關押,如今朝臣群龍無首。當年宣太后攝政,只因昭襄王年少,見識不足,磨煉太少。今太子雖年幼,但其處事有條有理,絲毫不亂,我等臣子與之相比也是多有不如。臣斗膽懇請太后廢法令,準太子親政。”
華陽夫人還未說話,御史大臣斥道:“太子不到及冠之年不得親政乃是秦國法度,太倉令怎敢妄言廢除法令。”
殿中大臣有的也是存反對意見,但是卻不想站出來反對,怕得罪嬴政,就算他暫時不能親政,總有親政的一天,還想觀望觀望。
蒙驁,老廷尉,老桓礫等大臣卻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暫時靜觀其變。
太倉令回道:“御史大夫所言極是。”又對著商鞅問道“不知商君是何看法?”
商鞅對華陽夫人恭腰道:“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太子殿下從小聰慧無比,立為太子以來,王上許多奏札均是太子代王上批復,此乃朝野皆知。殿下雖年幼。其能力足已承國之公器。懇請太后嗯準太子親政。”
進殿除了見禮外,不曾說一句話的武安君白起也行禮道:“臣懇請太后準太子親政!”
“臣附議”太田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