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幾人眼睛一亮,還是魏冉開口道:“還請先生明言。”
“以戰養戰。”諸葛亮緩緩吐出四字。
幾人細細品味這四個字,在場幾人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很快就明白諸葛亮的意圖。
諸葛亮見幾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又指了指地圖繼續說道:“幾位請看:西戎、月氏、烏孫這三個部落具在土地肥沃的草原放牧且又盛產良馬,手里有幾十萬匹好馬。這才是王上真正想要的。”
“嘶……”
聽聞諸葛亮的話,三人深深的被震撼到了,不敢相信嬴政的野心有這么大,三個部族的領土加起來比秦國還要大啊。
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三個部族總人口百余萬,占秦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游牧民族成年男子上馬便是戰士,能打仗的大概有四十萬不到。但是這四十萬全是騎兵,秦國雖有五十萬將士,騎兵只有十萬,其余四十萬全是步兵,還分散在秦國各處邊境和關卡駐守,想要全部召集起來,沒有三四個月是不可能的。再說用步兵去草原作戰,機動性太差,若是沒有克制騎兵的手段,簡直就是去送死。
而且秦國東方六國虎視眈眈,北方匈奴飄忽不定。不可能把所有軍隊西征,要是不把所有軍隊全部用來攻打西戎,又如何能將西戎、月氏烏孫收入囊中。想到此處蒙傲幾人不知嬴政和眼前的諸葛亮哪來的信心。
被稱為秦國智囊的樗里疾反應過來道:“三族雖有可戰之人四十余萬,卻是分散在各自的草原,三大部落又是由一些小部落組成,若是出其不意,大有可為。”
蒙傲接著道:“此話沒錯,我秦國十萬騎兵不僅裝備了馬鐵蹄和馬鞍,還有馬上作戰的長槍、盾牌,日夜操練,上馬是騎兵下馬便是戰士,以一敵二絕不是問題。”
“入冬,入冬好啊,入冬之后,他們便不會急著遷徙尋找肥沃的草地,而是要在有水有草的地方居住下來,度過這漫長的冬天。這便是我軍的機會。”魏冉也是滿臉喜色的說道。
“軍糧方面就以諸葛先生所言,以戰養戰。還有個問題便是要派遣誰任統軍將領以及出兵多少為好。樗里疾又拋出個問題道。
“白起攻城拔寨無人能敵,但是草原作戰不是他的強項。就司馬錯吧,司馬錯用兵以詭異著稱,敵人防不勝防,草原作戰再合適不過。”
“沒錯,沒人比司馬錯合適。”
“好,就由司馬錯領軍。出征多少將士為好。”
“就十萬騎兵吧,一則:草原作戰騎兵最為合適。二則:檢驗一下,與以前相比有多大的提升。”
軍機閣中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把作戰部署敲定了下來,各方面的細節也都再一次提出來反復推敲,保證毫無遺漏的地方。
第二天,章臺宮,朝天殿。
“臣等參見王上,王上萬年。”群臣對著上首的嬴政行禮。
“諸位臣公有禮了。坐。”嬴政淡淡說道。
文武群臣兩列跪坐蒲團,等待著嬴政開口。朝議規矩:每次朝議先都是嬴政把要議論的大事提出同大臣們商議,后由內閣首輔商鞅提出內閣不能決定之事和嬴政群臣商議。再后是軍機閣軍事,不過軍機閣的事文臣一般閉口不言。最后才是朝中大臣提出需要商議的事,不過朝中大臣在朝堂上提出議事很少,一般都會寫個奏折遞交內閣,在由商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