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坐下有些不解的說道:“秦國之法多為商君所定,孤不明白商卿為何為了一卷奏扎知法犯法,此事若是泄露出去,商君一世英明毀于一旦,值得否?”
“君上,值得。”商鞅大呼,此時的他沒有了剛才的膽戰心驚,唯有赤心奉國,精貫白日之心。
“我王啊,秦國從用臣變革之法以來到如今才有虎狼之國之稱,滅六國一統天下,開萬事太平的實力,可儒家呢仍然提倡禮樂分封,滿口仁義道德卻只知明哲保身,不做實事。臣恐我王年幼被儒家帶入歧途,壞我秦國法度,毀我秦國社稷啊,君上。”
商鞅說完跪拜于地,雙手圈合。
嬴政這才明白,原來是儒法之爭,其實這些年來他也看不少關于諸子百家的典籍,在結合后世的對法儒的看法。
其一,儒家主張人治,法家主張法治。其二,儒家主張刑不上大夫,法家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其三,儒家主張德主刑輔,重視道德教化,法家主張輕罪重刑。其四,儒家重民,法家奉君。
后世的一句話已經概括得很好了:亂世用法,治時世用儒。
嬴政起身扶起商鞅,語發肺腑的說道:“先祖惠王曾說:君之法,乃是富民強國之法,秦國遵之。歷代先祖遵之,嬴政亦遵之。”
商鞅再次拜道:“王上英明。”
“這話從商君嘴里說出來,可是讓孤倍感意外啊。走吧,陪孤出去走走。”起身說著,然后又想到了什么?對鄭和說道:“外面天寒地凍的,商君年歲已高,莫要受到寒氣侵襲,將孤的絨袍給商君披上。”
“王上不可,臣怎可披王上絨袍。”商鞅急忙說道。
“王上這……可需三寶派人前往少府為首輔大人取一件合身的絨袍?”鄭和拿著嬴政絨袍有些為難道。
嬴政一看頓時尷尬無比,原來絨袍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他的身高也才有商君三分之二,商君如何能用。不得不贊嘆鄭和的機智,化解了他的尷尬。嬴政道:“準,天氣寒冷,國事重要,諸公的身體同樣重要。朝中四品以上官員每人送去一件。”
“諾。”鄭和應道。
商鞅對嬴政一禮道:“臣代替諸位同僚謝王上厚恩,王上萬年。”
兩人再次坐下,嬴政問道:“孤聽說:商君剛入秦時曾三次覲見孝公,與先祖所談了帝道,王道,霸道。孤想聽聽商君的帝,王二道,不知商君可愿訴說一番。”
“自無不可,帝道要從三皇五帝說起…………”商鞅緩緩道來。
……………………
咸陽城外,一軍隊包圍的作坊中,一身穿綠袍其上銹有鷺鷥的男子正在作坊內來回巡視。
許復是工部制造司的一位員外郎,六品官職。制造司的長官是公輸龍,許復前些日子因功得以任職員外郎,被公輸龍派遣來管理這還在試驗紙張的作坊,公輸龍告誡他,此處是嬴政很看重在意紙張的試驗作坊,不容有一絲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