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臣領命。”魯班道。
見魯班離去,商鞅平復下自己的心情,從身上取出一卷奏扎,對著嬴政說道:“啟稟我王,這卷奏扎便是戶部尚書范蠡以自己的名義替李斯呈交內閣的,請我王過目。”
鄭和將奏扎取回呈給嬴政,嬴政也是好奇,李斯這位歷史名人,在奏扎中寫了些什么。接過竹簡在案幾上緩緩打開,只見第一豎排三個大字‘功勞制’,嬴政有些意外,繼續往下看去:小人李斯,入秦已有月余,曾多次聽聞百姓談論國君用人‘以能力說話,以功勞任職。’,李斯斗膽,特寫出這篇功勞制呈予國君。此篇功勞制,斯,受到商首輔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的啟發,國君登基之時曾言,秦國不僅軍功可封侯,政績足夠亦可封侯。
斯,的功勞制便是對政績的評定,斯將政績功勞分為一百個累功,一百個累功等于一個小功,十個小功為一個中功,十個中功為一個大功。秦國實行九品十八制,若從九品升任正九品,斯假設需要十個小功,正九品升任從八品,設需要五個中功,一次類推……,實行此制,斯敢說:秦國能任職者必將能力非凡,庸才根本就無法立足………………
看完奏扎,嬴政吸了口涼氣,李斯此人真不愧能名流青史,果然非凡啊。
不知何時竹簡竟被嬴政拿起,放下手中奏扎,嬴政對商鞅問道:“商君如何看待李斯的功勞制?”
商鞅也是贊嘆道:“李斯此人有大才,臣敢說,此人若是成長起來非同小可。至于他的功勞制,若是用好,必將為我秦國定下萬世根基。”
“萬世根基”,嬴政旁邊的鄭和眼瞳一緊,他沒有想到商鞅對功勞制竟然有如此高的評價。
在嬴政看來,萬世未必可能但是一千年還真不好說。當然,這只是嬴政理論上的估計,想要實行功勞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不好秦國頃刻之間轟然倒塌也不是沒有可能。
秦國若是施行功勞制,必將牽涉到許多人的利益。不過,有商鞅的二十級軍功制在前,朝中阻力要小很多。
秦國施行功勞制的真正難處不是各方勢力的干涉,而是如何保證一百累功,到大功勞的評定標準。評定的準確性,真假性,這些才是重中之中。評定體系要是不公平,又或者出現了什么問題,如何讓他人信服。
說道底也就是“公平”,只要功勞制的公平系統不出現問題,秦國還真有可能成為一個千年的王朝。
至于萬世,嬴政從未想過,世上那有總存的王朝國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乃是大勢,人力又能改變幾次?
“此事先暫且放一放,如今司馬錯出征西戎,朝中可不能再出現什么問題,一切以戰事為先。此次若是能拿下西戎草原,我秦國將有自己的牧場,戰馬問題將不再是問題。”嬴政想了想道。
“內閣要負責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此次西征絕對不能有失。”
“諾,臣等定當全力配合西征大軍。”商鞅躬身道。
“國有法度,家有家規。至于奏札一事,罰你三月俸祿。”嬴政又繼續道。
“臣,領罪,認罰。”商鞅起身來到中央,跪拜在地道。
嬴政從上位下來,扶起商鞅道:“商君之心,天地可鑒,日月可照,孤豈不明。”
商鞅熱淚盈眶,道:“是老臣多慮了,我王以九歲之齡,不僅高瞻遠矚,做事均在運籌帷幄之中,還虛懷若谷。”
“天佑秦國,天佑我秦國啊!”
看著那佝僂離去的背影,嬴政的雙眶也有些濕潤,他為秦國付出了太多,太多。
可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得到的卻是五馬分尸的下場,變法者得利的往往是君王,而變法人自己卻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