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鴉雀無聲,嬴政朝下方掃視了一周,見沒人愿意先論自己的觀點,便朝商鞅開口道:“內閣是什么意見?”
商鞅禮道:“啟稟王上,老臣和內閣幾位同僚商議,一致認為應當將羌氐二族設置為兩郡,派遣大秦官員前往擔任郡太守和郡尉等重要職位,還應派遣十萬大軍駐防兩郡!”
嬴政掃視群臣道:“諸位可有不同看法?”
廷尉府老廷尉拱手道:“啟稟王上,商首輔所言在理,羌氐二族,蠻夷之輩,若想要讓其真心歸秦,恐需要數十年之久,為今之計,設置兩郡,推行秦法,再以軍隊震懾,必將無事。”
聽了老廷尉所言,嬴政低頭思量,道:“老廷尉所言有理,羌氐二族既然愿意歸秦,就是大秦子民,自當推行秦國法度,遵守秦國律法。”
嬴政此話一落,殿中一些大臣自然聽出了嬴政有著自己的看法,都在心中猜測自己的計策會不會是王位上的小秦王想要的。
這時,一位大臣稟道:“啟稟我王,首輔和老廷尉所言臣也很是贊同,但,羌氐二族剛剛歸秦,朝廷就派遣關中秦人前去擔任太守郡尉等重要職位,臣擔心會引起二族反彈,請我王慎重。”
此話一出,商鞅等幾位內閣大臣也是認真思索,這種情況,他們自然也考慮過,為了秦國的安定,都一一被他們排除,拿出最適合秦國以最快速度掌控羌氐二族的方案。
嬴政依然還是面無表情,平靜道:“此言有理,那位臣公還有計策或者不同意見,今日朝議,諸位暢所欲言,無需多慮。”
張儀稟道:“稟我王,李大夫所言,內閣也是有所考量,羌氐二族原先領土設為兩郡,乃是定局,唯有擔任兩郡太守等重要職位的人選,是用羌氐二族的人還是用關中秦人,我等三人也是爭論不下,考慮到兩郡太過偏遠,若是用羌氐兩族之人為太守,郡丞,郡尉。若是相互勾結,畫地而治,數月以來戰死的將士和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將毫無意義。”
朝中大臣們默然,張儀所言正是問題的關節所在,用關中秦人所帶來的反彈壞處和用羌氐二族的人危害相比較,自然是用關中秦人最為穩妥。
也有大臣們想到可以把主管政務的職位如太守和郡丞任命給羌氐二族的人,管理郡衛治安的郡尉一職讓關中秦人擔任。
商鞅他們同樣也研究過這種做法,最終被他們否決了,因為就算調用老秦人去擔任郡尉一職,手下的郡衛和縣衛用羌氐二族的人呢還是再從關中調用一批老秦人。
若是用羌氐二族的人當郡衛,那這個郡尉還有實權嗎?和用一個羌氐二族的人當郡尉又有什么區別。
可若是調用老秦人當郡衛,問題又出來了,除了語言障礙等問題外,還有就是羌氐二族的百姓未必會服,不服自然會產生摩擦,然后演變為矛盾,變成新老秦人之間的對立,最終成為敵人。
所以說一個郡尉的位子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一位大臣說道:“請問首輔,就算是用羌氐二族的人為太守等要職,駐守大軍乃從關中派去,就不用擔心畫地而治的局面出現了?”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吧,若是朝廷派遣十萬大軍駐守兩郡,十萬大軍的軍糧就要兩郡供給,要是有人心懷不軌,在軍糧中動手腳,十萬大軍頃刻便滅。可,若是從關中運糧,幾年下來,秦國不用六國來攻,也會自取滅亡。”坐在右邊閉目養神的魏冉忽然開口道。
這位大臣摸了摸額頭上的冷汗,對嬴政一禮,然后又對商鞅和魏冉一禮,才道:“是下官思慮不周,多謝閣主解惑。”
還好此人沒有說出一句我們可以提防的話來,魏冉也是很滿意的點了點頭,又閉上雙目云游天外去了。
之后也有幾人訴說了自己的看法,嬴政也同樣的既不贊同,也不反對。
見再也沒有大臣發表意見,嬴政見戶部尚書范蠡從上朝到現在不曾說過一字半句,他也想看看這位幫助越王勾踐出謀劃策而復國的商圣有什么更好的計策,問道:“戶部尚書對此事有何想法?”
范蠡拱手道:“王上已有圣斷,臣就不敢再在王上面前賣弄。”
“孤就想聽聽范尚書的高見。”
嬴政的聲音從上方傳來,語氣中帶有一絲不容反對的霸道。
殿中的許多大臣都聽得渾身一顫,微微抬頭向嬴政偷瞄去,嬴政依然是那副波瀾不驚的面容,唯有那雙深邃的眼瞳如同地獄的深淵,深不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