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王上,臣有一事需要王上定奪。”張儀起身道。
嬴政道:“何事?”
張儀稟道:“若是推行功勞制,遇到賢才,而又恰好需要這位賢才,賢才也愿意為我王效力,若是讓其擔任高位,無有功勞,百官不服。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此賢才又是某一方面的翹楚,若是不讓其身居高位,如何施展抱負,為我王解憂?”
這事嬴政也想過,心中雖有定計,還是想要聽聽張儀等人的看法,道:“武信君可有解決之法?”
張儀道:“很簡單,讓賢才和不服者比試一番,能力超群,自會得到認可。”
“這豈不是紙上談兵。”一位大臣道。
張儀笑道:“紙上談兵有何不好?”
嬴政也是笑道:“就依武信君所言,紙上談兵為引,實事求是為基。”
眾臣深以為然。
嬴政又道:“功勞制既已完善,五日后朝議之上公布推行。”
“王上英明。”殿中大臣附和道。
眾臣離去,嬴政又把諸葛亮請回來道:“請問先生,咸陽有位大賢,政應該如何做才能表達政之誠意,請其入內閣輔助于政。”
諸葛亮羽扇一搖,笑道:“見賢而急,用之,方顯我王之誠意。”
嬴政一聽‘妙’,道:“不愧是孔明先生。”
諸葛亮微微一禮,表示愧不敢當。
諸葛亮離去,趙高進來稟道:“稟王上,已經查到六國攻我秦國三路大軍的策劃之人。”
六國發生過幾次攻伐秦國之事,但都是從函谷關一路,此番竟然是三路攻伐,若不是早有準備,讓燕趙十萬大軍奪下函谷關,秦國真的可以說滅亡只在一線之間,
三路攻秦,一環扣一環,能計劃出這樣的伐秦策略絕對是這個世界軍事能力數一數二之人。
“何人?”嬴政有些急迫的問道。
“孫臏先生。”趙高回答了一個在嬴政意料之內,情理之外的人。
“不是傳言他隨著其祖孫武一同隱居了嗎?”嬴政又道。
“這是魏國放出來的瑤言,孫臏先生被魏國秘密囚禁著。”
趙高說出了個驚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