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等人也是贊同。
嬴政道:“既然如此,滅韓之事交由軍機閣負責。”
“諾。”魏冉領命道。
下面所言商議的就是滅韓之后的一些事情了。
嬴政對商鞅道:“對于滅韓之后,郡守和縣令內閣有何安排?”
商鞅起身道:“啟稟王上,內閣意見為三:第一,考核天道學宮中的優秀弟子,有能力者可為縣令等職;第二,讓秦國各地官員舉薦能力優越者任命;第三,任命韓國有能力的官員治理郡縣。”
嬴政示意商鞅繼續說,商鞅又道:“臣等認為覆滅韓國,若是用大秦關內秦人前往擔任縣令,恐會引起韓國百姓的反感,不聽朝廷官員政令。若是讓各縣百姓推薦合適之人當縣令,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至于第一,天道學宮學子,雖有能力,畢竟沒有處理過政務,經驗不足不說,以如今的功勞制選官他們沒有功勞,突然擔任八品,七品官職,恐有人不服氣。第二,從各縣推薦而來的人,雖有功勞在身,倒是較為合適,就怕韓國百姓會反彈。”
“第三條,用韓國之人為縣令等職位,畢竟是權益之計,同樣有能力者上,沒能力者下。是為了秦國安穩,關中自然無人敢拿此事來說。”
嬴政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滅國之仇,若是用老秦人前韓地往擔任縣令,會讓韓人仇視,不利于開展工作。當然,也只是用部分韓人為縣令,要是全部那還了得。
他心中雖有定計,還是想要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再做定奪。
又一次問道:“還有哪位臣公想要補充?”
這時吏部尚書王綰道:“稟王上,商首輔所言都是不錯。可天道學宮雖然新建,如今已有三年,里面有許多有才之士。這次滅韓,就是任用人才的最好機會,若是對他們沒有好的安排,恐會寒了他們的心。其余六國名仕皆會認為我大秦只是打著個求賢若渴的名聲罷了。秦國有才,卻不任用,他們就不在愿意前來秦國尋找機會。對我秦國而言,非是好事,”
“如今,若滅了韓國,有太多位置需要人才,正是任用他們的最好時機,也是告訴天下名仕,只要你有才,我秦國就敢用。還能影響滅韓這事在天下名仕心中對我秦國的看法。”
王綰說完一禮坐下,范蠡拱手道:“稟王上,兩位大人所言皆是在理。臣以為第三,第二,二個方案任有不妥之處。其一,韓國有能力擔任縣令等官職者,皆是韓國貴族出身,他們本就對韓國百姓有所影響,不妥。其二,韓國之地,我秦國必然是要推行郡縣制,貴族之地必然要被收回,可以說已經將他們得罪,若讓他們擔任縣令,真乃后患。其三,山東六國和我秦國不同,秦國沒有世族,山東六國世族遍地,世族之間盤庚錯節,相互勾結,若用天道學宮學子,恐怕無法壓下,推行秦法。其四,若讓韓國百姓選擇官員,他們就會對我大秦朝廷沒有敬畏和感恩戴德之心,他們會抱有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比如縣令都是我等選擇的,反而更加的肆意妄為。縣令推行秦法,定然無法落實。”
嬴政見下面沒人說話,掃視一圈道:“還有不同意見者,速速道來,磨蹭個甚?”
這時商鞅起身道:“稟王上,臣請求辭去首輔一職,轉而擔任普通閣老之位。”